为您找到与服务型政府标签相关结果 36篇
吴曼青:新时代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思路与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需要有强大的政务信息系统的支撑,否则工作中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传统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围绕部门业务、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与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去年7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全力以赴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共享“大动脉”已经打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初步形成。
张克: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杭州市市长徐立毅:打造服务型政府 加强城市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徐立毅3月5日在“代表通道”接受媒体提问时介绍, 杭州正在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
黄进:实现服务成本最小化和公共服务最大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政治口号,政府要彻底告别全能型,迈向服务型,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
毛寿龙: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管住权力公开权责
3月16日15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做客中国政府网,就当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回答网友问题。毛寿龙认为,总理对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的表述,表明政府改革的确是要全方位的。
宁家骏:数字化社会 服务型政府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完成了总体战略部署,各地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成效也越来越突出。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电子政务发展步入转型创新的新阶段。
推进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创新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随着《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制定与发布,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
从相关单位了解到,2009年4月11号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已经通过初步验收,正在为进行最后的竣工验收做相关准备。
大部制改革须纳入全盘改革的视野
地方大部制改革已经启动,各种困难与阻力初步显现。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中心教授毛寿龙,在接受《重庆日报》专访时表示,大部制改革必须纳入全盘改革的视野,与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稳步推进。
大部制改革需要新的动力机制
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实现了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良好开局。目前,国务院部委新的三定方案陆续开始公布。
深化全面改革 政府改革是关键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效……
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主要的特征,我觉得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一个民主、负责的政府。因此它必须来贯彻宪法规定的权利……
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从酝酿、起步到发展、创新,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部制”改革难点和条件
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