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营商环境标签相关结果 6167篇
10月11日国脉政务播报
为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逐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促进经济加快恢复提振,努力争取全年最好结果,特制定本方案。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能力着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做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具体实践,多措并举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能力,着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稳步增长
2019-2021年,厦门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获得督查激励;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由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开办企业”“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三项指标均成为全国标杆;在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
崔凡:“负面清单”让营商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扩大开放还需对标更高规则
发轫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制度,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改变?由负面清单开始,自贸试验区还试出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需进行哪些努力?记者对崔凡进行了专访。
10月10日国脉政务播报
实施“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改革对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一业一证”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规〔2021〕5号),着力强化审批与监管执法等环节的衔接,确保形成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闭环管理机制,提升监管效能,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体系,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请上海探索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市场主体身份码”工作的要求,现就拓展“市场主体身份码”综合应用试点,进一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广州海关推出“三减”措施优化南沙营商环境
在最新的国家营商环境评估中,南沙的跨境贸易指标在全国18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一。在此次推出的48条措施中,广州海关着重通过“三减”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服务,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措施常态化,促进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衡阳出台“九严禁”
近年来,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先后实施具有衡阳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七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创“跨域通办”改革,3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异地可办、全城通办;创新推出赋码护企、市校企合作引才等机制,施行干部联点护企、工场恳谈会等行动,精准服务企业,全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517791户,今年1—8月份,全市净增市场主体79557户,净增企业13416户,实现了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市场主体活力双增长。
乌海市住建局积极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
为全面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按照乌海市委、市政府《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部署,乌海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持续创新,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省首家!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
9月份以来,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六最”营商环境指标对标、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以及企业关切三个方面的“难点”“堵点”“痛点”,在全省功能区率先建立数字化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实现“一站反馈、一网服务、一屏洞察”的营商环境监测全流程闭环,迈出了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步伐。
10月09日国脉政务播报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10月08日国脉政务播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异地办事难点堵点,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襄阳:坚持“项目为王”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湖北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主体评价为第一评价,做好“改、减、优、严”四篇文章,擦亮“不见面”“云上评”“无申退”“淘宝购”四块金字招牌,被评为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
江苏:优化政务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政务服务“争”创一流。近几年来,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面向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把“放管服”改革作为破难题、育先机的关键一招,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经济运行堵点,用心用情用力优服务提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川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优越“软环境”提升拼经济“硬实力”
我省以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沈阳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先行城市,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工作,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简政便民为切入点,运用数字化理念、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权力职能、业务流程、技术支撑优化再造,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更好满足市场主体投资经营需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