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营商环境标签相关结果 6167篇
全省率先全省首个,西安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显著
近年来,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优势,西安高新区大胆试、大胆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收获了多个“全省率先”“全省首个”。
酒泉市:“四举措” 同步发力 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利器”
近日,酒泉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浙江:衢州市助力企业实现电力接入“零成本”
衢州市发改委深入探索助企减负降本路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缩短企业电力接入时间,节约企业电力接入成本,多措并举推进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收费清理,有效减轻企业电力接入环节负担。
优化营商环境 探索包容审慎监管 15种违法情形拟纳入免罚清单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又有了新举措。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对《北京市发展改革系统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相关部门结合执法工作实际,综合考量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涉案金额或财务数量、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等,梳理出15种纳入免罚清单的违法情形。
11月01日国脉政务播报(营商环境/数字经济/财政创新/数字政府)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效果,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改善,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厦门: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创新举措“优”无止境
11月1日,厦门迎来首个“营商环境日”。作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近年来,厦门市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亮点纷呈。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10月31日国脉政务播报(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政务公开/节能减排)
为贯彻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中巴各界共话营商环境:对中巴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充满信心
当地时间10月18日至27日,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今日中国》杂志,举办“中国营商环境:当前趋势”主题系列线上研讨会,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
四川省巴中市聚焦政府集采机构标准化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巴中市以打造“规范、高效、公正、廉洁、智慧”交易平台为目标,聚焦制度建设、科技推动和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国脉智库《营商环境周刊》(第八十七期)—新时代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营商环境周刊》每周1期,每年48期,内容包含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等方面政策、动态、优秀案例、理论探讨、行业专题等内容。
10月28日国脉政务播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听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情况汇报,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要求深入落实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即申即退,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
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重点民生领域,以高效管好一件事为目标,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系统、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在养老服务、建设项目、交通新业态、危化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全行业、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大举措,在紧要处落好“五子”,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形成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部署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联合检查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10月24日,四部门召开联合检查行动动员部署培训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会议并作动员部署。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不断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法治,是盛世中国的不二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