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政务服务标签相关结果 4631篇
江西省人防发展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量 助力优化政务服务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江西省人防发展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三走”发现问题,针对服务对象的痛点、堵点及难点,倾力打造“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民服务平台,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添彩。
湘潭市深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门式)全覆盖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来,市委组织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基层政务服务短板弱项,着眼于群众需求,重点梳理了事项名称、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确定了老年人优待证、生育服务证、就业创业证、参保信息查询、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一批高频热点事项在村(社区)一站式办结,并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发布接受办理,切实提高办事速度,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上海:监督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拿地就开工,没想到这么快!”日前,上海市嘉定区纪委监委干部一线走访时,某医疗器械生产建设基地负责人宋波对该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赞不绝口。该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不到7天便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而在以往则一般需要至少6个月。今年4月,针对“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信息系统”中部分事项审批推进较慢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启动专项监督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依托该系统将“串联式审批”变为“联合审批”,同时提供线下精准服务,确保“一网通办”更加高效便捷。
07月26日国脉政务播报
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刘允强:政务服务套餐改革受阻的深沉原因
刘允强:关于“一件事”、“一链条办”、“套餐式”等业务目前在全国多地启动,从我走访的情况看,但总体效果还是不如人意。关键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宣传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导致办此项事项的很少;二是组合式只是简单的“拼盘”,没从优化流程、精减环节、合并材料、缩短时间上下功夫;三是大部分群众不愿选择办“套餐”,还是逐项办理,究其原因,主要一怕麻烦准备多项材料,另主要许多想只办营业执照就“开张”,因为许多人知道自己并不具备开办的前置条件,索性不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07月23日国脉政务播报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科教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内陆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公共服务保障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需要作出更大努力。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广西启动闽粤桂琼户口迁移“跨省通办”
7月19日,从自治区公安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往为了办理一笔跨省户口迁移业务,群众需要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省份来回跑,既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也要专门请假办理,耗时耗钱耗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公安厅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广东、福建、海南省开展户口迁移“跨省通办”试点工作。7月1日起,我区正式启动闽粤桂琼4省区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业务。如今,闽粤桂琼4省区已开通试点地区的户籍人员,申请在4省区间办理户口迁移事项时,只需在迁入地申请即可,迁入地和迁出地公安机关协同办理户口迁移,不再需要申请人在迁出地、迁入地分别办理《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真正实现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就近办、一地办”。
便民惠民出实招 北京局推动12305与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工作的意见》,近日,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黄立群与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主任张波、副主任冯颖义座谈交流,推动优化市邮政业消费者申诉热线12305与市民热线12345归并整合工作。
呼和浩特:三年内实现市本级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7月20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呼和浩特市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明确,要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系统通、用户通、数据通、业务通、证照通”,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逐步实现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申请、受理、审批、出证、归档全程电子化,到2021年12月底,20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53项、公共服务事项55项);到2022年12月底,“一网通办”事项数量扩大至488个(新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205项、公共服务事项75项);到2023年12月底,除法律法规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市本级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一网通办”。
贵阳:打造“贵人事 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服务群众和企业的重要窗口, 是体现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效能的示范窗口。为打造“贵人事 安心办 ”政务服务品牌,今年以来,贵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立足企业群众所需所盼所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升工作效率,坚持念好“五字诀”,在政务服务方面切实补短板、强弱项、促改革、优服务、提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07月22日国脉政务播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21年6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部署持续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确保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现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告别知识产权业务“两头跑”广西实现专利、商标业务受理“一窗通办”
7月21日,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钟会超共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广西业务受理窗口揭牌。这标志着广西顺利完成专利、商标受理窗口整合,有力推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政务服务启用电子印章
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专窗近日正式应用电子印章。这一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将该项查询时间缩短至两个工作日。
“一网通办”解决群众办事难题,上海浦兴路街道在行动
据介绍,浦兴路街道围绕浦东新区“五大倍增行动”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的工作要求,依托街道“家门口”服务体系,实践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以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可控、便捷有温度的服务。目前,一网通办远程办理服务单日业务量已占到整个数据中心业务量的40%。107项业务事项可直接在居民区办结
海口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实现“一口进出 闭环管理”
7月15日,中共海口市秀英区委办公室、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印发《海口市秀英区审批、监管、执法三向反馈工作指引》的通知》(秀办发〔2021〕32号),要求审批部门突出“前哨站”作用,监管部门做好“观察员”角色,执法部门强化“裁判员”职责,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管理,确保“一批就管、审管同步、执法到位”,实现审批、监管、执法工作随时、随处“在一起”,对违法违规审批、报批行为进行“共制约、共惩处”,解决政务服务监管“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让服务更有温度、监管更有精度、执法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