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北京标签相关结果 468篇
北京: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优化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一是将成果报告书样例升级为《北京市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指南(试行)》,二是搭建了“多测合一”服务平台,实现测绘成果数据的“前端统一提交+中台智能转派+后端共享互认”。
北京:154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家门口服务市民 179个事项可办
前不久,家住北京丰台区的戴祥准备把名下个人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提前还清,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项业务在家门口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的便民自助终端上即能办理,不用跑到公积金中心排队了。自2019年起,154台自助服务终端在市、区、街乡镇、村居逐步投入使用,市民在家门口就可直接办理公积金、税务、社保、医保等20余个部门的179个服务事项,一年多来累计办结量达22.79万笔。
多项“全国首创”政策促外贸复苏 北京锻造跨境电商特色监管模式
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安全高效、服务优质和通关便利的现代化口岸是加快北京全产业链开放、推动全环节改革的重要支撑条件。在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北京推出全国首创且唯一的跨境电商医药进口试点,锻造出一套免税、保税、跨境电商政策叠加的特色监管模式,推动北京跨境电商业务爆发式增长。
2020年度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领域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执法办案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聚焦防疫物资、网络市场、民生商品等重点领域,发挥综合执法优势,深入开展“网剑行动”“铁拳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等违法行为,加大重复侵权、群体侵权行为惩处力度。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侵权假冒和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723件,罚没款5600余万元,捣毁窝点8个,移送司法机关24件,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2020年度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领域执法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北京179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在河北北三县“跨省通办”
21日起,北京市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实现“跨省通办”。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局了解到,首批“跨省通办”重点解决在北京和北三县之间通勤人员的个人高频事项办理需求,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23类179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
广东佛山、北京海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4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与北京市海淀区正式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今后,两地的社保、企业登记注册、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可通过海淀通、佛山通以及市民之窗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办理,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锋表示,此次对接合作对佛山、北京海淀而言,不仅在政务服务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更将助力两地产业要素深入交流,对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好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北京:“城市大脑”让城市更聪明
海淀“城市大脑”,吸引了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地区前来学习取经。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城市副中心等已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全国已有上海、北京、杭州、福州、郑州、铜陵、广州等近500个城市启动“城市大脑”建设计划,大家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期待——找到前沿技术与城市管理最理想的契合点,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北京e窗通“一网通办,一天办结” 96%的企业全程电子化完成登记
近年来,北京市企业开办已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申请人可通过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一窗”填报,办理营业执照、获得免费公章、办理涉税事项、员工“五险一金”信息采集、企业银行开户服务等相关业务。申请通过后,企业可以通过邮寄方式或到北京市各企业开办大厅一窗领取包括执照、公章、发票和税控设备的“办理结果”服务包,实现“一窗进出”。企业在开办时未申请办税、员工登记等事项的,也可后续随时登录e窗通平台办理相关业务。
北京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大检查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近日,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在全市启动开展打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地“最后一公里”行动,聚焦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开展五大检查落实行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打造改革开放的“首都样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重要致辞强调,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北京再推11类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本市“减证便民”行动又有新“动作”。记者从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获悉,本市推出第二批告知承诺制证明目录,11项证明可以选择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此外,还有5项办事证明直接取消,3项证明将通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获取信息,不再需要办事人开具,2项可提交相关凭证代替证明。方案将于5月20日之前陆续施行。
北京:14项业务环节优化 群众视角让税事从“能办”变“好办
汇算清缴能一键退税、外籍人士服务专岗正式上线……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4月6日宣布,通过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以群众视角体验促进改革,让税事从“能办”变“好办”,该局实施了14项优化举措。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启动 将形成“问题清单+整改建议”
4月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即日起将就《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将通过第三方评估、调查暗访、线上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摸排问题,整理形成“问题清单+整改建议”一并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
北京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106项任务建设国际一流商务区
近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发布,拟通过三年探索实践,106项具体行动任务,建设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体系,通州组团产业集群以及国际一流商务区城市面貌初步成形。
北京: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护航“两区”建设
2020年9月,北京肩负起同时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重任,全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以首善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创新的突破,也要有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