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昆明智慧城市应用和管理体系,着力推进8大工作任务,重点实施22个建设专项,推动昆明智慧城市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任务一:部署集约汇聚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多元化多种接入方式融合的数据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枢纽汇聚和网络服务能力,着力推进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信息中心建设,助力西南开放门户建设;大幅提升“网络接入”“信息传输”以及“服务提供”能力,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西南一流。
重点专项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全面推动4G网络建设,无线局域网覆盖全市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全面建设城市宽带立体高速信息公路城域网,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协调发展;加快昆明国际通信枢纽建设,提升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交换枢纽地位;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统筹全市数据中心布局,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对原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传感改造,并整合全市传感资源,建成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大数据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通信运营企业
(二)任务二:提升区域信息资源“慧”聚利用能力
全面汇聚、有效利用昆明城市、区域运行的各类信息资源,按照分层整合、逐步推进、先易后难的思路,充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挖掘。重点开展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打造基础数据库(包含各领域的专题库)和城市核心应用能力支撑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大数据运算、数据开放等能力,打造区域国际信息资源汇聚地和大数据创新应用领先城市。
重点专项2: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完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目录体系,整合城市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和各专项数据库,搭建集数据汇聚、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分析处理为一体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大数据应用。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大数据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三)任务三:打造高效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政务资源整合应用,着力倍增政务效能;优化昆明无线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升级昆明市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提升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能力;建立对全市重点经济发展领域的实时动态监控和客观研判,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区域经济决策支持,打造成国内无线政务服务和智慧政府决策的标杆。
重点专项3:智慧政务
建设、优化无线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一站式协同办公、公文流转、业务处理与决策支持等功能,在市政府部门进行全面推广使用;对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一期进行升级改造,开展省、市系统的整合与对接,逐步建设成为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政务流程的信息化再造,强化过程监管,打造行政审批的“数据铁笼”。
牵头单位: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大数据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4:区域经济运行分析和预警平台
结合宏观经济数据库,在昆明市实现一个横联市级各主要经济部门、下联各县(市)区经济部门和重点行业管理部门的全市经济数据综合采集网;建立各经济指标的分析应用、监测预警、趋势预测、指标分解考核等功能,实现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控、客观研判和预警提示,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区域经济决策支持。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四)任务四:建设精细立体的城市治理模式
以实现更为精细立体、高效有序的城市治理模式为目标,突出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住建管理、多规合一、城市监管、平安城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水务管理、社会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构建综合智能的大交通体系、协同融合的大治理体系、安全可控的大监管体系、立体防控的大安全体系、绿色智能的大生态体系以及全面覆盖的大征信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城市顺畅运行和高效治理的典范。
重点专项5:智慧交通
完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动静交通运行监测信息,建设以综合信息中心和交通监控与管理、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营管理、电子收费、交通设施管理、ITS基础设施等子平台为总体框架,涵盖机动车出行、公共交通管理、停车管控、交通执法等应用系统的智慧交通体系。以人为本,促进人、车、路、环境协调发展,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水平、运行监测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以昆明为中心、面向滇中城市群的大交通管理体系。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配合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旅游发展委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6:智慧城市治理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构建城市大治理体系,实现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全模式”。提升城市部件、事件的网格化管理水平,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民互动,逐步转变城市管理为居民自治;推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行业大数据决策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决策分析;逐步推进各专业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基于GIS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以实现一个县(市)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
牵头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7:智慧监管
建设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的一体化、集成化的大监管体系,为各级监管机构服务,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力和联动执法能力。探索基于智能化感知和海量信息处理的智慧安监、智慧质监、智慧食药监工作新模式。有效服务于昆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现昆明监管“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
牵头单位:市安全监管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8:平安城市
加大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覆盖全市主要视频监测点和卡口;建立视频专网和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进政府应急、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加大社会基层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面向反恐维稳的语音大数据应用平台及智能语音服务系统。通过完善前端布点,结合后台语音、视频信息挖掘应用,大力提升侦查效率,构建起集打、防、管、控和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安全智慧防控体系。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应急办、市交通运输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9:智慧应急
整合公安、环保、交通、安监、水利、气象、地震、卫生等部门应急信息资源,以“平战结合、部门联动”为原则,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全市智慧应急平台。以现有应急系统为基础,对市智慧应急平台和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立风险隐患预警与管理系统,综合交通、环境、气象等多方位信息开展分析预测,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智能预警、快速处置、灾后恢复等全过程管理;完善信息发布系统,开发基于APP的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为我市提供应急救援、灾情发布、应急知识宣贯等服务。
牵头单位:市应急办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气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10:智慧环保
以“一套理论、一个网络,两大平台、两个能力”为主线开展建设。实施昆明市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流程改造、资源规划等理论基础研究,全面集成和建设覆盖污染排放要素、环境质量要素、环境风险要素和生态要素的监测网络,搭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平台和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生态环境协同管理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昆明环保“大网络、大整合、大数据、大协同”的布局,推动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生态+环保”发展模式。
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配合单位:市滇池管理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重点专项11:智慧水务
加强供水安全管理、水利安全监控与管理、水库安全、山洪灾害监测、城市内涝、应急决策指挥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现有水利监测、环保监测共享基础上,增设云龙、松华坝、清水海等重要供水水库的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利用智慧化手段对水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提供城市水利应急事件指挥调度方案;开展水利信息服务与应用相关系统建设,提升我市水务综合服务水平;建成集水务建设、管理、保护以及综合决策管理为一体的智慧水务综合应用平台。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
配合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昆明自来水集团公司
重点专项12:智慧征信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成覆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方面的昆明市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信用数据库、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信用业务应用系统和社会信用公众服务门户;依法推进各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逐步形成覆盖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市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