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充分运用新互联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是推动中国走向善治的必须。政府应当致力于依托新互联网,打造整体、透明、高效和责信政府。”在“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创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昌波作出上述表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对此,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孟庆国在发言中表示,“在新技术的主导下,政府对数据信息和管理过程需要更加开放,尤其是智能化的终端将来会融到社会治理的大范畴内,最终形成一种市场、企业、政府、社会合作的机制,实现共享共治。”同时,他还阐述了“供给式治理、政企合作式治理、社会化参与式治理”三种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治理创新的范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尹栾玉则认为,“讨论新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其本质是探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也必将挑战传统制度,激发制度变革。而今,技术创新大潮已经势不可挡,它要求我们认清现实并积极应对,利用新技术前瞻性构建新的制度设计,提升治理绩效促进社会发展。”

  谈及政府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实例,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分享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实践。他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目标,对社会治理进行流程再造,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提供精准服务,以清权、减权的方式来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浙江省政府利用信息手段、放松产权管制、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一个社会实践。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