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兴通讯政府行业总监陆志峰在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的主题演讲实录,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在这次大会上给大家汇报中兴通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些实践经验,我汇报的主题词有3个:服务、整合、共享,结合我们在智慧政务实现过程当中的一些体验做汇报。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
提到“互联网+政务服务”,有2个文件非常重要。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文件(下称23号文),另一个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下称55号文)。
23号文件主要是“三个一”: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涉及到的内容有电子证照库,共享交换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大数据创新服务。对55号文件来说一是优化再造政务服务,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二是融合升级平台渠道,主要体现在对应的数据信息共享方面,包括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的结合;三是夯实支撑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安全。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现路径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结合2016年项目经验,我们提出“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路径为共享、整合、服务。其中,共享是手段,整合是基础,服务是目标(见下图):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现路径图
(一)服务
服务方面,我们为云南省建设了政务服务应用的“1357模式”:所谓“1”是建立一个网上审批服务平台;“3”就是三级审批;“5”是五级服务,除了省、市、县,还有镇街、村居共五级服务;“7”是七个渠道,包括为民服务站、移动APP、政务服务中心,还有门户网站等多种服务方式。预计整个云南省政务服务在2017年将达到初步规模,到2018年将正式完成一号一窗一网功能的实现,这是整个政务服务能力的凸显。

云南省政务服务应用的“1357模式”
云南省三级审批平台具体的操作都包含了3个内容:第一,统一事项,服务固化。基于权力清单清理以后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一固化事项,提供固化服务。第二,受办分离,流程优化。以前事项办理和受理是一块的,现在我们提出受办分离,因为有很多简化的事项在受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办理,这样可以简化流程。第三,流程再造,手续简化。这一块可以分成几个方面,部门之间流程的优化、不同层级之间的优化,还有不同事项之间的优化,最后达到流程再造、实现简政放权的目标。第四,服务手段一体化。下图中外圈是不同的接入方式,内圈是受理事项,一种是场景式服务,一种浸入式服务。所谓场景是人和机器、人和人交互的方式;浸入式就更进一步,基于政务服务数据,可以主动给个人或者给企业提供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第五,要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全省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全网通办、信息共享。

服务手段一体化模型图
(二)整合
整合是政务平台的整合,以湖南省级统一政务外网云平台为例,它可以给整个湖南省各部委使用。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政务云平台要按两级(即省级和市级)方式来建设),也明确要求五年以后80%的部委单位、70%的省委单位都要在五年以后逐步将省级政务云平台进行迁移。做省级“十三五”规划当中首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公共服务、政府治理、政务大数据,比如说精准扶贫、农业、交通、旅游,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安全和标准等等,这就是整个政务云平台的情况(见下图):

湖南省级统一政务外网云平台
电子政务外网就是网络的迁移。在实际建设网络的时候要考虑相关内容,比如说互联网是怎么连的,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应该怎么连,各单位应该怎么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连出去,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是怎么建的,两地三中心双核的数据中心之间网络应该怎么连,这些方面都是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建设时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2016年也针对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国脉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政务:从施政工具到治理赋能》书籍我也看了,里面重点提到了移动政务的重要性。我所理解的移动政务是面向公众的、面向政府内部的,其中面向政府内部的移动政府相对多一些。而移动政务安全性需要从终端、网络、应用平台去考虑,这就是整合。
(三)共享
关于信息共享,从沈阳、银川、无锡各地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首先就要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先要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中心,上面为信息资源库,下面为共享开放,当然对平台也有一些要求,如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海量数据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定制化应用开发以及多级安全保障机制等;另外一部分内容就是实现动作,也就是实施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的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目标、开展数据调研、统一需求管理、确保数据质量等(见下图)。

第二,建设电子证照体系。电子证照体系建设分为六个步骤:电子证照梳理、制定电子证照体系规范、形成电子证照共享库机制(把电子证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来)、建设电子证照服务应用、推进业务系统对接(如公安系统的驾照和电子证照进行互联,就不需要驾照了)和电子证照开放(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都在网上可以查询,就不需要提供毕业证、学位证了)。至此,整个电子证照体系全面建成。
第三,建设政务大数据库,先看下面示意图:

政务大数据库建设
图中左边的内容是政务大数据库的建设,右边显示办理时长,粗线表示事件办理的时长太长,就可以去提醒相关部门。还可以去分析如何精简个人事项网上办理时长,也可以在审批过程当中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简化审批流程,这样就可以把简政放权和精准监管结合起来,形成了放管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