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深圳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主任武刚先生于11月29日上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政府数据体系与一体化平台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blob.png

【深圳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主任 武刚】

  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务数据体系管理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与一体化平台建设”,主要从用户视角,回顾深圳前几年到现在及未来三个步骤中数据体系建设的情况和经验;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政务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二是公共基础库建设,三是城市大数据中心的新要求,四是大数据平台总体构想。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城市大数据中心V1.0版)

  城市大数据中心1.0版本是最早以共享为基础的体系。当时提出“政府办事能不能像淘宝一样方便”,这个问题引发了政府的很多思考,淘宝上买东西非常方便,那么老百姓办事能不能做到?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迅猛,在电子商务、互联网运用方面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也为我们政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手段,那么在这一背景下,电子政务领域能不能做到?

  基于这样的要求,经过我们的思考分析,发现在传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往往将既有业务流程电子化,形成各个独立的业务系统,呈现烟囱化、孤岛化、数据不能共享,是一种封闭、被动、以满足政府内部业务管理需求为主的政府信息化传统运行模式,部门间数据孤岛林立、业务协同难度大、共享资源严重不足,出现百姓办事跨部门审批问题。在电商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子政务建设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特别是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政务”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系统或平台来打破这个孤岛。因此,大数据中心1.0版本建设需要做好几件事:

  第一,建设共享交换平台。早在2006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为深圳揭牌全国首个“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城市”,2006年开始做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到目前为止该平台仍在使用。做这件事情一定要有从上到下的机会。

  第二,政策制定。深圳出台了电子政务发展“1+8”文件,其中,《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是在制度层面上告诉大家要配合,从市长、书记层面定下来要做这项工作;本《管理办法》将政务信息分为强制共享、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种类型,规定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但是负面清单这方面没有做好,我们一直也想做数据负面清单,广东省发的负面清单我们也在研究,负面清单解决强制共享、无条件共享、不予共享是一种比较实际有效的做法,但是整个推进工作比较难。

  第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城市大数据中心V1.0版的基础上做了共享平台,计划2019年进行升级改造。从2016年开始,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包括61个市级单位、10个区共4308类资源,信息指标项达129700个,每天交易量在2千万。一开始大家不愿意接入,都了解数据的核心是权力问题,把数据给你等于把权力给你,因此难度非常大,必须从上至下来强制推进。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一个饱和程度,大规模处理表格时会遇到问题,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第四,数据共享监督考核机制。做共享一定要考核,2012年通过“倒逼机制”推动各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共享,逐步取消市民办事所需证明,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深圳市政务信息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效果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服务的要求;二是以实用为原则,重点围绕跨部门共享信息的提供和利用,以及推动业务部门基于信息共享开展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进行指标设计;三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根据我市每年信息共享工作的推进情况,针对群众关切的办证难、办事难等热点问题,适时调整考评指标和考核要求,循序渐进解决痛点问题。2016年政务信息共享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信息共享”、“信息惠民”和“其他创新”,2017年进行了一定的变化,根据当时热点和关注内容进行考核。

  二、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与应用(城市大数据中心V2.0版)

  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深圳也做得比较早,数据是逻辑集中,不是物理集中,是未来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2012年,政法委牵头做“织网工程”,深圳市基础库、主题库建设,按照“多表合一、统一平台、动态采集、关联对比、统一分发”的要求,将采集来的基础信息进行核实比对,初步实现实有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的动态采集。数据采集通过政法委体系的网格办。

  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审计署等七部委在深圳市召开“全国政务信息共享工作研讨会暨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现场会”,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称号的城市。国家发改委评价:深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马当先,在政府信息共享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带了一个好头,建议深圳继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虚拟大部制”。

  深圳市长提出:要加快推进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加强政务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电子政务工程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封闭运作向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互动、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转变,避免重复建设,切实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构建全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打造人口、法人、房屋等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为深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政府决策服务能力提供支撑。

  2014年9月,深圳市为推动示范市建设,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提出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利用已有资源,采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建成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明确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归集的原则和内容。

  2015年修订出台《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率先建立信息共享负面清单机制;二是强调共享的目的是应用,以应用来驱动共享,不要以共享为共享,共享没有用的数据就没有意义;三是明确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全市“共建共用”模式;四是明确信息提供方、使用方、技术支撑方的责任,确保信息共享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深圳市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房屋等基础信息资源库汇集了29家单位的487类信息资源、148亿多条数据,形成了约1844万人口、288万法人、83万栋楼、1351万间房屋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这些数据如何归集?以时间为维度建设人口库,网格采集部分由专业人员进行采集,与专业部门进行比对,企业法人、房屋和楼栋也是这种处理方法。大数据融合归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交换平台实时更新,包括市场监管委、市出租屋综管办、市人社局等25家单位的大部分数据,可以实现实时更新;二是采集系统更新,市出租屋综管办通过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进行采集实现更新;三是拷盘按计划更新,跨网络数据通过拷盘其中市教育局、市规土委等6家单位进行采集按计划更新。数据处理从源数据到缓冲层再经过贴源层、原子层、整合层、集市层进入到应用层,最后经过脱敏处理存到应用系统,这里都有一整套的机制。

  深圳市还建立了信用库、电子证照库。信息共享在很多领域均有应用,跨部门信息共享成效明显,跨部门共享业务实现率达到95%。同城通办等创新服务事项大幅增多。打破行政壁垒开展多部门协同应用取得突破,利用微信等多渠道便民服务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义务教育就读和免费资格实现协同审核。在精准治理方面,交通、城市运营中心也会运用大量的数据。整个共享体系实际上是在数据的应用和共享交换目录以及主题库、资源库,左右两边是制度和绩效考核。

  三、城市大数据中心新要求

  介绍一下新的大数据中心的要求,一是国家层面有要求;二是深圳市成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三是深圳出台《深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大数据工作建设,构建政府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四是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新要求,《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对数据决策、精准推送、数据交易等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深圳市城市大数据工程,在未来2-3年内建设成全市统一高效的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平台,切实实现城市大数据中心规模。

  四、大数据平台总体构想--城市大数据中心v3.0

  首先要出台《深圳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各部门大数据归集的具体工作安排,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第二是启动大数据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包括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数据汇聚和管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采集方式也要多元化,全量归集、过程数据归集,构建统一的城市数据湖,为下一步人工智能做数据支撑。

  附:国脉,是领先的大数据治理和数字政府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平台+数据+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数据基因和水巢DIPS两大系列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信息中心、大数据局、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20余家分支机构、5大技术研发基地,服务客户2000余家,执行项目5000余个,连续多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营商环境等公益评估评选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国信息化民间智库知名品牌、电子政务优选咨询机构,国内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创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评价体系,首推数据资产普查、全口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标准化、数源确认与供需对接、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营商通等产品,信息资源编目、公共数据普查等业务全国占有率和影响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数字政府周刊》、《数字政府白皮书2.0》、《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研究报告》、《首届(2018)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可通过电子政务智库公众号及微店在线购买,欢迎订购。

blob.png

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