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城市大脑标签相关结果 77篇
山东济阳:视频AI算法赋能社会治理,一网“治”全城
去年以来,济阳区把数字管理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搭建了全市首家“视频+AI算法”赋能平台,为各部门共享的视频加载AI算法,给城市大脑装上“火眼金睛”,形成了覆盖环保、执法、安全、消防、交通等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理体系,探索出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如何与时俱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预测,今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健康码、云直播等数字应用,有效助力了复工复产和生活物资供应。如何提高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如何打造更加智慧化的城市,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河北永年:建设“数字政府” 打造“最强大脑”
永年区本着“统筹资源、集约安全”原则,投资300万元整合分散在8个区直部门的16个数据平台,建设了区综合数字指挥中心,在严格落实数据安全责任前提下,实现远程、可视、扁平、精准调度指挥,有力护航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和社会稳定。
胡小明:城市大脑误区分析
城市大脑原来只是一种比喻,将比喻变为正式的信息化术语需要经过专家共同定义,迄今城市大脑仍缺少定义规范化过程,使基本概念模糊难以形成共识,人们各有各的解释,城市大脑已成为误解最多的领域。
安徽省数字化发展水平加快提升
近年来,安徽省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已完成省级和16个市级政务云建设,持续推进系统上云,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集约化效益初步显现。 “城市大脑”应用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协同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昆明市官渡区城市大脑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如何打通数字治理的“任督二脉”?官渡区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与百度智能云深入合作,启动城市大脑建设,打通了信息壁垒,推进集约共享,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云南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打造了官渡样本。
罗卫东:城市有大脑 治理更聪明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在数字治理中,浙江展现出独有的智慧与特色。依托城市大脑迈向精准化治理的杭州,是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缩影。本报就此采访了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
宿州发布城市大脑最新成果 用数字驱动城市治理
1月13日消息,安徽省宿州市发布了城市大脑的最新成果,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开始用数字驱动城市治理。
浙江杭州:大力建设城市大脑城管系统,促进整治管理大提效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题部署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以迎亚运为契机,全面推进市容环境整治,着力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市政设施安全,扮靓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市民群众对市容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营造与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相匹配的城乡风貌,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六安市“城市大脑”提升社会治理和惠民服务能力
目前,六安“城市大脑”已基本形成“113N”总体框架,即建设1朵城市云、1个城市数字平台,3类门户入口(大、中、小屏)、N个专题应用场景,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智能感知、全局分析、协同处置”全流程闭环、“看”“想”“动”一体、“一屏揽全域、一图治全城”的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能力。
上海“城市大脑”再添利器
“一网统管”的核心在于线下流程数字化,挑战则在于线上、线下高效协同,观、管、防一体化推进。为了更好地实现智能化手段的感知发现,让“人、物、动、态”数据保持实时、鲜活,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推动协同处置、闭环复核,依图创新性地发布了移动超级感知端——依图智能车,也是国内首款用于城市治理的超级感知端。
心中有“数”的浙江宁波:让产业会“思考”更智慧
在“数字引擎”强劲发展背景下,心中有“数”的浙江省宁波市重塑竞争优势,秉持“智治”理念,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着眼未来,让产业会“思考”更智慧,不断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品质,也刷新着这个“万亿俱乐部”成员的面貌。
南海“城市大脑”再进化交出治理答卷
28日,南海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揭牌暨智慧城市运行平台试运行上线仪式在南海城市大脑IOC大厅举行,南海区委书记、区长顾耀辉,副区长吴磊等出席活动。这意味着南海以数字化牵引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又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亳州“城市大脑”3.0正式发布
8月23日,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亳州“城市大脑”3.0正式发布。
上海试点35岁以下失业人员纳入“一网统管”
8月10日,从上海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了解到,该区正在试点将本区户籍的35岁以下失业人员纳入“一网统管”的监管中,同时利用城市“大脑”内数据,建立起绿、黄、橙、红的四色预警机制,给每一位失业人员精准“画像”,从而实现有效帮扶。目前,这套监管信息机制正在虹梅街道实行试点运行,有望在9月份实现全区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