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四川标签相关结果 147篇
四川巴州:以环境之“优” 谋发展之“进”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当前,巴州区正以“全省最优、全国一流”为目标,以政务服务“三化”、项目审批“三减”、助企政策“三清”、市场监管“双不”、法纪利器“双护”、环境培育“双评”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真正把巴州区打造成为投资福地、兴业沃土,以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进”。
四川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实招频出
7月开始,为避免纳税人“多地跑”,四川税务部门在全国率先探索将纳税人缴费人发起的高频事项实施“异厅通办、就近快办”,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实现所有高频税费事项在全省任一办税服务厅均可办理,目前首批已将73项税费业务纳入通办范围。不仅是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从多地税务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竞相推出系列实招硬招推动税费红利直达快享、便民办税不断升级、税收环境更趋公平,为经济稳步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四川多地出台重磅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随着辖区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数字金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不断丰富,船山法院受理的金融纠纷案件体量逐年增长,结合辖区司法需求、审判特点和便民举措,船山法院打造了“金融云享法庭”。
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培育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两年前,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一图读懂丨2022年绵阳市营商环境报告
5月8日,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2022年绵阳市营商环境报告》。
四川发布《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和十大典型案例
4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中心、省文旅厅、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相关情况。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中心在会上发布了《202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和《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四川: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和微观细胞,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日,四川税务部门连续发布系列“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在精细服务提档方面,明确深化与银保监部门“银税互动”数据直连试点,更加安全高效地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基础设施到数据共享再到大数据分析,四川广泛展开探索“数字交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交通”拉开建设大幕。“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均出台了“数字交通”五年规划。目前,四川交通运输领域正广泛开展“数字交通”的探索和实践,不少尝试已走在行业前列。
图解: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川12345热线将从五个方面发力 探索更多“12345+”
2月17日,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专题工作会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12345热线将着重在服务提质增效、建设强化平台、赋能营商环境、服务创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等五个方面发力,畅通政府与企业、群众的互动渠道。
打破数据孤岛!四川省将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我省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规《四川省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施行。2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数据条例》解读新闻发布会,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四川古蔺: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持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古蔺县深入实施“四心工程”,用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快效率,打造政策制定更贴心、群众办事更省心、企业投资更舒心、项目审批更暖心的投资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古蔺加快创建中国百强县。
财政部四川监管局:四个方面提升直达资金监管质效
为切实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发挥惠企利民作用,2022年,财政部四川监管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提升直达资金监管质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四大举措!2023年四川商务领域政务服务这样提能增效
1月5日,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商务领域“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结合《四川省“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方案》相关安排部署,省商务厅积极谋划2023年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商务领域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推进“一网通办”,四川所有民政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1月5日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去年民政厅持续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优化服务方式,推进综创改革,试行容缺受理,坚持“一次告知”和“一次办结”,新增“线上指导”“网络培训”“延时服务”等便民新举措。全年累计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900余件,接受群众咨询2.5万余次,实现“零差错”“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