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江苏标签相关结果 198篇
江苏“1+13+N”快速协同保护一张网基本形成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布局建设以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牵引、13个设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N个快速维权中心协同联动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为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五区五高”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成就稳居全国头部方阵的“千亿虎群”,建构起经济大省“县域板块”
“亿元项目是常规动作,10亿元项目是主攻方向,50亿元项目是核心竞争力”——今年开春以来,我省县域板块接连传来振奋人心的“春消息”。近年来晋级“千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小老虎们”更是“虎虎生威”:沭阳平均每3天竣工1个亿元项目,高邮开工首个百亿级光伏电池项目,溧阳市1-3月财政收入为42.7亿元、同比增长46.23%。
江苏省出台政银合作网点建设规范 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江苏省政务办近日印发《“苏服办”政银合作服务网点建设规范(试行)》,明确网点布局、功能配置、事项清单、人员配备等方面要求。
江苏常熟:以政治监督具体化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今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四敢”精神为引领,在提升服务保障、强化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将净化政治生态与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水平监督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图读懂 |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图读懂 |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近年来,我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抓改革、促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战略基点。
“小专窗”升级为“大综窗” 相城区全国率先探索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新模式
近日,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印发《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的通知,相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8+4+1”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大综窗服务模式获肯定。
江苏首创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
工业用地供应是投资环境的“晴雨表”。日前我省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其中提及的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为全国首创。数据显示,去年该供地模式保障了全省1033个项目,投资额超7030亿元,以更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江苏: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让企业敢闯敢干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劲推动力。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优化提升政府服务一系列措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敢闯敢干。
江苏如皋:“一轴多元”“一网统管”开启“全域智治”新模式
从2018年率先推行县域公共治理模式,到2020年全面建成如皋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再到2022年聚力打造“数治东皋”新局面。近年来,如皋紧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规划搭建“城市大脑”,加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区域数治”到“全域智治”,一份美好生活的“响应清单”不断扩容增效。
江苏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执法新格局
江苏生态环境系统近年来紧紧抓住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立足省情实际,大胆创新尝试,通过科技赋能极大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2022年,为优化营商环境,还推出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和“轻微违法免罚”的有力举措。
“数字政府”如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江苏政务“数字政府”建设观察
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政务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数字政府“四梁八柱”,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服务企业和群众,促进各地各部门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现代数字政府,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苏:我省明确办理模式、加强能力支撑 “一件事”持续做 “一次办”体验多
鼓励市县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范围,建立“十个一”办理模式,加强能力支撑推进全程网办……近日公开发布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实施意见》,为我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推行政务服务集成化明确了“路线图”。
江苏发布“暖企护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2022年3月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江苏省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省法院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
江苏: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2022年,全省上下克服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远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引领作用,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