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浙江标签相关结果 313篇
从“30佳”实践案例看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突破
近日,浙江省第二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公布。由省委改革办组织专家评审会,各地各部门亮晒比拼,30项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举措脱颖而出。
浙江:聚焦高频服务 推动政务服务更加便利高效
各地按照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有关部署,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优化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让高频事项“一网通办”更加好办易办,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图解《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浙江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政策集成创新赋能浙江民营经济新飞跃。
浙江各地税务部门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近期,国家先后延续优化完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加码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浙江各地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助力广大经营主体及时准确享受税费红利。
浙江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近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有关情况。
浙江省平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台经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力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近日,浙江省平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省政府副省长、领导小组组长王文序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徐晓光主持会议,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文杰参加会议。
企业开办手续办理仅需1个工作日浙江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茁壮成长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全省经营主体获得感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有效提升。近五年,全省在册经营主体总量年均增速在8%以上,相比2019年底总量增加275.75万户。全省上市企业达710家,“品字标”企业达4473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1.38件。
浙江公安推出10项惠企便民举措 政务服务迭代升级
身份证和户口业务“就近办”,证件照片“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浙警在线”上线提供全时空服务……今天,浙江公安助力“一号改革工程”10项惠企便民举措暨“浙警在线”集成应用上线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公布了10项惠企便民举措。
浙江瞄准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改革
今年,浙江提出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上半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1亿元,增长10.8%(同比,下同),总量居浙江区(县、市)第一。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也拿出了新目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优区。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断积蓄
今年上半年,新设民营企业25.6万户,同比增长12.2%,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巨轮停满泊位,桥吊与集装箱卡车忙碌穿梭;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店铺之间人来人往,前来采购的外来客商络绎不绝;各地夜市人头攒动,摊位上的产品琳琅满目……眼下的之江大地,一片繁忙景象。
浙江:三轮驱动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目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数字经济先发省,浙江如何在法治护航下,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平台经济发展,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本报邀请迟福林、常修泽和史晋川三位民营经济领域知名专家一起探讨。
浙江杭州:打赢经济翻身仗 发展注入新动能
杭州交出了半年度成绩单:GDP增速6.9%。在一季度低位开局、深度承压的局面之下,二季度经济基本面得以扭转,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协会在杭成立 众人拾柴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
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社会现象,元宇宙正撬动着数字经济产业新一轮的蝶变,也引领着人类社会的新一轮变革。为进一步探索元宇宙前沿发展趋势,搭建国内外元宇宙生态企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浙江元宇宙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7月15日,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协会宣布成立。
“整体智治”理念下我国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 ——以浙江数字化改革探索为例
第四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内核理念更迭和数字技术升级成为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此,尝试以“整体智治”为全新理念,以数字化治理为实践基础,借鉴浙江省实践经验,探索地方政府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浙江省嵊州市:坚持“和为贵”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以“和为贵”赋能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现代信息手段赋能,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平安“贵门”、幸福“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