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数字经济标签相关结果 595篇
蔡昉:数字经济领域并不自动产生“涓流效应”
从性质上说,数字经济是载体而非目的,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是过程而非终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和分享生产率的手段,承担着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确立这样的功能定位,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才能获得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相应地,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数字经济既应该也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数字经济发展并不自动产生成果共享的“涓流效应”,只有在充分融合、连接的前提下,才能带动各类产业的生产率进步。
吉林:“数字政府”便民利企 数字经济赋能振兴
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生产生活。老工业基地吉林抢抓数字变革契机,引导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下好数字化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构筑新优势。截至目前,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吉林省建成了标准规范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已接入全省8423个部门(单位),归集各类政务数据资源264亿条,“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数字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川渝数字经济共同迈入全国一流方阵
近年来川渝数字经济高速增长。2021年,两地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5万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到30.5%。2023年发布的《重庆数字经济蓝皮书(2022)》指出,川渝两地数字经济已迈入全国一流方阵。
李雪松: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新走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并对数字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一鸣:数字经济四大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计算技术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融合发展,正在重新定义产业生态,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宁夏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云轴心”
从电子政务、智慧政务到政务云,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也推动着政务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政务云,作为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的政府事务现代化治理模式,也逐渐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陕西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陕西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为牵头单位,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等22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及规模化应用,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快速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字经济赛道如何迎来新突破
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主题展区和智能体验区,智能网联车、5G“数字人”、书法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狗等数字新技术、应用新场景精彩纷呈,受到广泛关注。
蔡昉: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是载体而非目的,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是过程而非终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和分享生产率的手段,承担着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确立这样的功能定位,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才能获得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相应地,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数字经济既应该也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一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计算技术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融合发展,正在重新定义产业生态,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行业分析 数字政府建设行业发展方向
数字乡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赋能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网络购物、手机游戏、网络视频、手机外卖、在线医疗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新业态蓬勃发展,稳就业、促消费,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雄安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不堵车、职住平衡、候鸟天堂,‘1+10’疏解配套和‘1+24’稳经济等政策先后出台,一网通办、秒批即办、全程帮办和资金拨付‘穿透式’管理等新机制发挥效用……”
数字经济释放全新增长动力
220余场活动,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900余项,促成项目签约71个,投资金额613亿元……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参会观展人数创历届数博会新高,凸显了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数字经济已成 产业发展“主赛道”
“要在大国竞争中掌握数字经济先机,必须在‘硬条件’和‘软科技’上下足功夫,尊重企业主体创造性,激活其‘使命感’,让数字技术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千行百业转型升级。”5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等近二十位专家学者从国际竞争、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发展等多个维度为数字经济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