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工作方案
为全力推进“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努力实现“让邯郸行政审批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好、市场主体和群众最满意、‘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品牌最响亮”“四最”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坚持需求导向强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出四个方面10项具体改革举措,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获得感。
(一)用好“五个渠道”。用好第三方营商环境调查、“7+N”企业流动服务团、“市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解难题恳谈会”、企业服务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涉企营商专席等“五个渠道”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助企纾困解难,实现“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事”。
(二)强化“三个互动”。推行政务服务“直播+”,政府部门宣讲政策、指导业务、互动交流,企业介绍用工需求、产品特色等;提升视频导办帮办系统功能,提供远程“一对一”服务;开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当办事群众”“当办事员”,找问题、提效率。
(三)延伸“三个触角”。推进“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成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学校、商超延伸,打造“家门口”流动服务点、多功能综合服务站和“十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四)制作“两个指南”。制作政务服务事项“一事一码”,提供办事指南;推广应用“3D VR样板间”,提供现场勘验模板。
二、坚持创新导向立标杆。围绕政府管理向数智化转型,围绕行政审批向服务拓展延伸,持续推出六个方面16项标志性、差异化改革举措。
(一)推出一批“域外办事不回邯”改革举措。对在市域外就学、工作、定居的邯郸籍人员以及外地邯郸商协会团体,在审批、公安、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民生事项方面,推行“域外办事不回邯”。
(二)推出一批“邯无忧”改革举措。对在邯就学、就医、就业、创业、旅居的非邯郸籍人员以及异地在邯商协会团体,提供帮办、陪办、上门办的暖心贴心服务,使其感受到邯郸温度,打造“宠客邯郸”。
(三)推出一批“极简办”改革举措。拓展“容缺办”事项范围,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行“承诺即备案”,对食品经营许可实行“先证后验”,取消加油(加气)站、印刷等15个行业部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环评,推出灵活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自动代扣代缴大额医保费。
(四)推出一批“智能办”改革举措。在政务服务系统接入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研发智能审批管理系统,融合海量数据要素,建立审批条件和审查要点知识库,通过智能问答、智能引导、智能帮办、AI辅助(简易制图)、自动审核等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全链条”的数智服务,实现“智问”“智搜”“智审”。
(五)推出一批“掌上办”改革举措。推广社保待遇申领等业务“一键办”;按照不动产坐落,可视化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推行证照到期“e提醒”,提前告知及时办理认证、换证、延期。
(六)推出一批网办融合改革举措。采用平台升级、系统对接、数据回流等方式,加速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教育、卫生健康、公积金等部门(单位)数据汇聚共享,实现上下贯通、横向打通、深度融合,2025年底前力争网办率达到100%(除不宜网办外)。
三、坚持集成导向促提升。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强化功能整合、数据融合、系统集成,推出两个方面16项具体改革举措,实现一个标准、左右贯通、上下一体推进。
(一)业务协作集成办。强化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在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市场准入准营、助残帮扶等领域推出一批“一件事”改革。由审批职能向服务职能延伸,围绕“九大产业”“一县一特”“一县一品”等产业集群,主动办成“一类事”。
(二)部门协同增值办。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进一步打破部门分割,集成政府、社会、市场多方资源要素,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着力攻坚,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人才、法律、金融、证照等全方位、多元化增值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和推进“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定期研究调度,健全督办机制,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制定路线图、任务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定期研究推进情况,常态化开展业务督促、指导,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切实做到以“督”促“改”、以“改”提“效”,争第一、创唯一,全力以赴为“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
附件:1.“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2.“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任务分解清单
附件1
“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
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组 长:李学军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陈淑英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
成员单位由市行政审批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供销社、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邮政管理局、市残联、市工商联、人行邯郸市分行、邯郸金融监管分局,各县(市、区)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主任由陈淑英同志兼任。工作专班期限至2025年12月底,任务结束后及时撤销。
附件2
“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任务分解清单
序号 | 改革事项 | 主要内容 | 牵头单位 | 牵头单位 负责人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一、坚持需求导向强服务 | ||||||
1 | 用好“五个渠道” | 1.用好第三方营商环境调查、“7+N”企业流动服务团、“市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解难题恳谈会”、企业服务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涉企营商专席等“五个渠道”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助企纾困解难,实现“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事”。 | 市工商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行政审批局 | 侯朝发 赵 峰 徐 超 孙 健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2 | 强化“三个互动” | 2.推行政务服务“直播+”,政府部门直观形象地介绍惠企政策、办事流程,实时与群众互动交流,精准答疑解惑;相关企业介绍用工需求、资源需求、产品特色等,吸引人才,推销产品,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3.提升视频导办帮办系统功能,提供远程“一对一”精准细致服务。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4.开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以“当办事群众”“当办事员”的“双体验”模式,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常旭亮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3 | 延伸“三个触角” | 5.联合市、县、乡三级各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群众实际办事需求,设置政务服务流动点,把服务窗口“搬到”园区、商超、学校、小区等,开展现场办公,打造“家门口”流动服务点。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6.梳理汇总为民服务事项,整合服务资源,将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金融、邮政、农资、快递等业务,同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融合共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站。选择定点医药机构建设医保便民服务站,让参保群众在购药过程中即可办理门慢门特线上申报、跨省临时外出就医备案、个人账户共济绑定等医保便民服务。 | 市行政审批局 市医疗保障局 | 陈 峰 李红彬 | 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5月 | ||
7.市、县两级持续加强乡、村业务指导和培训,大力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个人常办事项“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打造“十分钟”政务服务圈。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4 | 制作“两个指南” | 8.对政务服务事项,制作统一的“一事一码”电子办事指南,使群众“一扫即知、一看就懂”。 | 市行政审批局 | 常旭亮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9.推广应用餐饮业“3D VR样板间”,并延伸至消防、医院等其他更多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直观、可视、标准的现场勘验模板。 | 市行政审批局 | 张革云 陈 峰 徐 超 孙 健 常旭亮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推出第一批,分批推进 | ||
二、坚持创新导向立标杆 | ||||||
5 | 推出一批“域外办事不回邯”改革举措 | 10.对在市域外就学、工作、定居的邯郸籍人员以及外地邯郸商协会团体,在审批、公安、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民生事项方面,通过帮代办、远程办等方式,实现“域外办事不回邯”。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6 | 推出一批“邯无忧”改革举措 | 11.对在邯就学、就医、就业、创业、旅居的非邯郸籍人员以及异地在邯商协会团体,提供帮办、陪办、上门办的暖心贴心服务,使其感受到邯郸温度,打造“宠客邯郸”。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府 (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7 | 推出一批“极简办”改革举措 | 12.加大容缺力度,在全市梳理第二批可容缺办事项清单,再容缺一批材料。 | 市行政审批局 | 常旭亮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13.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行“承诺即备案”,项目单位在河北省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传符合产业政策、提供信息真实的相关承诺,即可下载项目备案批复文件。 | 市行政审批局 | 孙 健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14.探索食品经营许可“先证后验”改革,申请人承诺后即可发放许可证,将现场核验环节调整至发证后10个工作日内实施。 | 市行政审批局 市市场监管局 | 常旭亮 乔正海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15.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取消加油(加气)站、印刷等15个行业部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环评。 | 市行政审批局 市生态环境局 | 张革云 陈 平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16.聚焦群众关切,推出灵活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自动代扣代缴大额医保费,无需个人申请办理缴费业务。 | 市医疗保障局 | 李红彬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8 | 推出一批“智能办”改革举措 | 17.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引入智能算法,对建筑施工许可等事项,实现申报资料自动核验,精准发现数据偏差。 | 市行政审批局 | 孙 健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市有关部门 | 2025年5月 |
18.对教师资格证认证、企业开办等事项,实行智能审查。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19.研发食品经营许可“AI简易制图”,为市场主体智能绘制场地布局图。 | 市行政审批局 | 常旭亮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20.探索“机器人”审批,对医疗广告审查等办理相对简单的事项,探索运用大数据及AI技术,全程由系统智能审批。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6月上线第一批,持续扩大应用范围 | ||
21.在政务服务系统接入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融合海量数据要素,建立审批条件和审查要点知识库,为企业群众提供“全链条”的数智服务,实现“智问”“智搜”“智审”。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6月上线,持续扩大应用范围 | ||
9 | 推出一批“掌上办”改革举措 | 22.积极推广河北人社APP,实现社保待遇申领等业务“一键办”。 | 市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局 | 赵清凡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5月 |
23.在微信小程序推出不动产登记信息可视化查询功能,按照不动产坐落,查询不动产自然状况、查封、抵押等信息。 | 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 冯伟明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5月 | ||
24.设置证照到期“e提醒”,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前告知及时办理认证、换证、延期。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6月 | ||
10 | 推出一批 网办融合 改革举措 | 25.采用平台升级、系统对接、数据回流等方式,加速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教育、卫生健康、公积金等部门(单位)数据汇聚共享,实现上下贯通、横向打通、深度融合,2025年底前力争网办率达到100%(除不宜网办外)。 | 市行政审批局 | 徐 超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10月 |
三、坚持集成导向促提升 | ||||||
11 | 业务协作 集成办 | 26.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即备案、备案即拿证”改革。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介入,在项目取得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的同时,即可拿到不动产权证书。 | 市行政审批局 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 孙 健 冯伟明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 委会) | 2025年4月 |
27.实行挖掘占用城市道路“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项目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出入口挖掘、占用城市道路施工许可”和“临时占用绿地许可”时,将两个事项打包成一件事,实行“一表申请、一次踏勘、一窗出件”的联审联办新模式。 | 市行政审批局 | 孙 健 | 市城管执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 委会) | 2025年4月 | ||
28.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备案实行分阶段“组合式”精准服务改革。开工前,同步备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和监理单位;开工后,同步备案开工报告、安全生产措施方案、法人验收工作计划;竣工验收前,同步备案法人验收鉴定书、专项验收成果文件,出具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回执。 | 市行政审批局 | 孙 健 | 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29.对部分一般建设项目环评和辐射类环评实行“双评合一”改革。 | 市行政审批局 | 张革云 | 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30.选取成安、鸡泽、永年、峰峰、魏县、邱县等6个经济开发区作为试点园区,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环评和排污实行“两证审批合一”改革。 | 市行政审批局 | 张革云 |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县(市、 区)政府 | 2025年4月 | ||
11 | 业务协作 集成办 | 31.在食品、药品“一业一证”基础上,对商超、便利店等实行“一业一证”改革。 | 市行政审批局 | 常旭亮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32.对市场经营主体退出实行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证“证照同销”改革。 | 市行政审批局 | 常旭亮 |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 | ||
33.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以及补贴申领等全链条的服务。 | 市残联 | 邢延领 |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6月 | ||
34.围绕“九大产业”“一县一特”“一县一品”等产业集群,将多个关联单事项整合,探索推出武安钢铁、邱县食品、鸡泽辣椒、大名旅游和小磨香油等“一类事”,实现“一类事一站办”。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2025年4月推出第一批,分批推进 | ||
12 | 部门协同 增值办 | 35.送政策、解难题。组建“政策宣讲团”,及时梳理汇总国家、省、市各类惠企政策以及产品出口(售出)国际认证、国际标准,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送政策上门活动。同时,为企业精准画像,推进惠企政策与企业自动关联匹配,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 市行政审批局 | 陈 峰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36.送技术、增动能。组建“技术辅导团”,开展科技进企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让需求靶向对接;加强与省、市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合作,邀请省市专家对有技术研发需求的企业提供科研辅助性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 市科技局 | 高运方 | 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12 | 部门协同 增值办 | 37.送人才、促创新。以“十万学子进邯郸”为契机,紧盯就业创业和用工需求,组织人才就业专场招聘活动,解决人才务工与企业用工的双向诉求,实现优秀人才与企业发展精准匹配。 | 市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局 | 赵清凡 | 市教育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38.送法律、强保障。组建“法律帮帮团”,采取法条释义与以案说法相结合的方式,向企业详细讲解劳动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并提前介入,主动帮助协调解决法律纠纷。 | 市司法局 | 李荣斋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39.送金融、激活力。组建“金融信贷团”,依托金融服务中心,组织银企对接会,结合企业信用等级,开展“信用赋能优先贷”,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 邯郸金融监管分局 人行邯郸市分行 | 陈剑锋 张延平 | 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40.送服务、促发展。依托“企业服务团”,推动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智改数转”,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赵 峰 |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 持续推进 | ||
41.送证照、减跑动。组建“送证上门团”,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持续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推行证照上门送、自助取、免费寄。 | 市行政审批局 | 孙 健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等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 委会) | 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