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执法大队、基层市场监管所、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3日

  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第六轮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做好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对标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最新部署要求,统筹好“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三对关系,突出抓好落实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入发挥片区化治理机制优势,积极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崇明生动实践的市场监管工作新篇章!

  一、敢于创新,激发更大市场活力

  (一)着力推进“住所登记”便利化改革

  加大对《上海市崇明区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强集中登记地管理,联合区投促办等部门适时出台集中登记地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在规范集中登记地住所等方面发挥良好效应。启动“瀛洲荟”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实现住所材料备案一次,后续入驻经营主体免提交住所材料的便捷登记服务,有效避免产权归属复杂、住所登记繁琐等问题。

  (二)全力发挥“益企瀛工作室”品牌效应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不断深化“益企瀛工作室”服务品牌内涵,创新服务载体,深入乡镇、园区、企业了解经营主体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推动服务发展“零距离”。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拓展服务场景,做到主动服务、提前服务、精准服务,不断凸显崇明注册许可服务的区域特色,释放品牌叠加效应,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整体提质增效,持续促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二、忠于职守,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一)坚决守牢“舌尖上的安全”

  发挥区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重点强化食品安全“四责协同”工作机制,凝聚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工作合力,提升与市级部门互动及区级部门协同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强化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节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深化长三角一体化监管协作,持续推动崇启海三地农村集体聚餐资源信息互通互享。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特色科普站,持续倡导反食品浪费理念,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全面开展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门监管、非现场监管模式,不断提升监管的协同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对餐饮单位的实地检查频次。在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项目建设,实现远程监管、在线巡查、智能预警,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进一步发挥“智慧食安”信息化监管系统的作用,构建区级智能化、精准化和便捷化的“云监管”工作平台。开展养老机构食堂、老年助餐点专项检查,巩固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夯实“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持续开展“守信”“放心”“百千万”系列示范创建,持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化队伍建设。

  (二)坚决筑牢群众用药安全防线

  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动药品安全再巩固再提升。完善“药监+网监”新监管模式,及时排查网络销售药品和化妆品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巩固国家、市级和区级全链条抽样网络,对群众关注度高、需求量大、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器械开展网络抽检。完善“一站三员”工作机制,做好乡镇层级的应急演练指导,发挥药械化服务站与食品药品科普站作用,强化农村药品监管体系。深化“清理家庭小药箱”主题活动,纳入城乡综合积分治理。为辖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支持,破除影响药械化产业发展的“中梗阻”。

  (三)坚决织密特种设备安全网络

  加强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积极运用“双重预防”系统,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降低区域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规范化,制定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程序、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和评判标准,减少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偏差,防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履职风险。深化特种设备智慧化建设,鼓励引导本区叉车使用单位,尤其是大型海洋装备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企业积极开展智慧叉车建设。加强与市局、区数据局沟通,依托“随申码”标准体系,试点推进本区特种设备“一码通识”工作。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用好业务培训、现场带教、专题实训、工作督导的“四位一体”工作法,进一步发挥驻所工程师、专业工作室的技术支撑作用,扎实提升一线安全监察能力和水平。

  (四)坚决拧紧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阀”

  以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75、76号令为抓手,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工作。全面开展本区生产、流通领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查,严格落实工业产品许可证证后监管、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等工作,进一步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持续帮扶小微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切实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

  三、善于作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一)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公平竞争治理,聚焦违法行为高发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依法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机制,优化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稳步增强公平竞争治理效能。围绕社会舆论关注、政府关心、百姓烦心的市场监管领域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加强线下线上监管、长三角一体化执法协作,持续做好长江禁渔工作。规范本区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和涉企收费行为,切实维护本地区的市场价格稳定。加强网络交易监测,深化与电商平台政企合作,优化平台生态环境,助力平台经济发展。以推行《崇明区推动广告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为抓手,以广告服务站为落脚点,促进本区广告业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营造诚信经营的信用环境

  加强年报公示宣传指导,深入推进“多报合一”改革,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积极打造标注体系,拓展“特色标签+信用分类”双结合的信用监管新模式,更好赋能精准智慧监管。推行服务型监管,推广实施企业年报公示信息非现场检查方式和低风险企业触发式监管方式,最大限度实现“无事不扰”,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营主体, 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探索实践,及时响应牵头部门的统筹,支持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弘扬诚信文化,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三)进一步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全面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切实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优化工单承办流程,提升工单办结质效,打造让消费者满意的热线服务。积极探索适应崇明特色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建设,推动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便捷的维权渠道。通过跨区域携手合作,扩大放心消费创建区域范围,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再升级,让更友善的消费环境给崇明地区的消费者带来更强的消费信心,全面提振崇明的消费市场。

  (四)进一步营造规范文明的法治环境

  着力强化法治监督,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效。依托执法案卷评查、行政争议案件处理,深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文书说理评选活动,挖掘优秀典型案例,不断提升文书说理水平。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落实“检查必亮码”工作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服务型检查,按照“风险+信用”分级分类对行政检查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不断增强涉企行政检查规范性、精准性、有效性和透明度。

  四、勇于攻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一)以质量提升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

  牵头制定《2025年崇明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要点》,积极指导乡镇开展“质量强镇”创建工作,带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举办第四届区长质量奖评审表彰,扩充政府质量奖“孵化池”,挖掘更多优质企业,构建优良的质量发展环境。推动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落深落实。加强“上海品牌”培育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指导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创建工作,促进企业质量提升。组织好“质量月”“中国品牌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深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厚植质量文化新底蕴。

  (二)以知识产权赋能崇明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崇明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引领作用,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开展知识产权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积极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持续推动崇明特色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优化完善重点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加强知识产权窗口建设,指导商标品牌指导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等平台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多维度的知识产权服务。

  (三)以计量筑基培育新质生产力

  开展民用三表、加油机、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推进过度包装商品、商品量监管,护航市场计量公平,助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能源计量工作力度,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及执法检查,服务全区节能降碳。分行业开展超市(商户)、餐饮企业、医疗机构等诚信计量优秀单位评选,分区域推进部分街镇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创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计量工作局面。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开展“520世界计量日”系列宣传活动,推动计量科普进校园。深入推进横沙森林碳汇计量试点,助力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全市双碳工作提供崇明生态案例。

  (四)以“标准化+”引领产业提档升级

  加强标准化指导,推进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乡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完成考核评估,推动“生态养殖数字化管控标准化试点”“西红花高产高效技术应用与推广标准化试点”等7个市级标准化试点创建。加大标准化宣传,聚焦标准成果转换,充分发挥标准化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企业标准化总监培训,推进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围绕政府服务、民生需求、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挖掘和推动崇明区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激发辖区标准创新活力。

  (五)用好检验检测资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食药检所以“名家工作室”为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普及食药安全知识,多层面多举措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助企技术培训等,更好发挥检测技术支撑保障作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计量所成立一支以民生计量、科普宣传、公益活动为核心的计量突击队,拓展计量服务场景,筑牢计量技术根基,积极发挥计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守护民生安全和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特检所充分用好专业工作室和驻所工程师平台,内强职工素质,外保技术输出,提高监察人员检查质量和效率,防范和化解特种设备风险,切实保障崇明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