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营商局、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关于基层减负的相关要求,为加快推进“数据减负”,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破解基层数据“共享难、应用难”等问题。经过深入调研,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兴安数据减负一件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一体化集成服务供给能力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集成创新、坚持数字赋能、坚持制度规范,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对标全国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推动更深层次、更加便捷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以业务协同、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为重点,全面推进“兴安数据减负一件事”全链条业务流程整体性再造,稳步推进更多逻辑清晰、关联性强、需求量大的业务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减轻基层负担。

  二、总体思路

  我区聚焦数据应用“小切口”,以省、地数字政府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共享等共性支撑能力赋能基层减负,解决基层工作中“频繁跑动、人工核验、数据获取难”等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构建以综合数据核验、基层“零”跑动为核心功能的“兴安减负通”平台,打造数据综合校验场景。以社保中心为试点,针对待遇领取人员多领、冒领问题,开发生存认定场景,通过人口融合库-死亡信息查询、户籍注销人员信息、火化人员信息等数据对比融合,实现每月核验补助领取人员生存认定。基层工作人员只需每月维护补助领取人员信息,即可自动核验补助领取人员生存情况,不必频繁往复于多个部门人工核验信息,节省大量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常态化,任务协同系统化,从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开发“兴安减负通”生存认定模块。依托大兴安岭地区数字政府项目建设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获取省级相关接口,与“兴安减负通”平台对接。将医保、社保等补助领取人员信息与死亡信息融合对比,用系统自动核验替代人工核验,减少基层工作人员负担。解决各部门想用数据,但是“不会用、不能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据直达基层,实现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共享。﹝完成时限:9月底前﹞

  (二)开展兴安数据减负一件事需求梳理。持续梳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线下共享问题,医保、低保等补助领取人员共性数据校验问题,编制数据需求清单。从业务角度出发,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全面梳理基层工作人员的数据共享应用需求,明确数据共享责任单位,编制“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地区营商局要建立数据共享需求管理的长效动态更新机制,会同各县(市、区)、各部门共同建立和维护“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根据跨部门综合应用需要,逐步拓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的应用领域。﹝完成时限:10月底前﹞

  (三)汇聚兴安数据减负一件事数据资源。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形成数据目录,依托大兴安岭地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数据目录进行统一编制、审核、发布。数据目录发生变化时,数据提供方应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目录变更审核。按照“应汇尽汇”原则,上传数据资源,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共享使用。数据责任部门要根据法定职责,明确本部门的数据汇聚规范要求,指导相关机构开展数据汇聚;汇聚本系统数据并按照“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的原则对数据进行校核确认;落实数据质量管理责任,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完成时限:12月底前﹞

  (四)推广基层减负一件事应用。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大兴安岭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建立基层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统一归集、融合、治理和共享。及时将核验结果反馈到基层、运用到基层,推动数据减负落地生效。同时,推广基层减负向经济发展、政策法规方向出发,实现更多减少基层跑动的数据核验场景。﹝完成时限: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强化平台支撑。不断提升本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能力,优化操作流程,加强省级、地本级数据的使用力度,切实发挥平台支撑能力。

  注重应用实效。做好基层部门数据申请受理,深入挖掘各部门对数据的需求,从数据角度减轻基层负担。

  确保数据安全。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政务数据直达基层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平台支撑,常态化开展政务数据共享使用情况监测检查,督促数据使用单位持续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确保政务数共享安全可控。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