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0年4月30日
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徐汇区以智慧政府建设为抓手,注重市区联动、条块协同、数据互联、力量整合,努力构建“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打造上海市“一网统管”先行区。
一、指导思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项“牛鼻子”工作,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以技术变革打破数据壁垒、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由“孤网”转向“联网”,由“单兵作战”转向“集团作战”,推动“整体政府”改革。
——坚持市区联动。在市城市运行平台统一地图、视频、数据、案件管理的基础上,坚持市级顶层设计和区级基层原创相结合,开展“一网统管”建设,实现“市—区—街镇—网格—社区”五级联动。
——坚持应用为要。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围绕部门、街镇具体需求,优先构建起符合最大公约数的应用场景,打造有推广、复制价值的“徐汇模式”,通过场景建设驱动业务创新。
——坚持管用为王。聚焦群众呼声最集中、城市治理矛盾最突出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点带面,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技术赋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推动政府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三、主要目标
——2020年8月底,对标“六个一”技术支撑体系(一张图、一张网、一个池、一朵云、一平台、一门户),做优城市大脑,做精城运体征,做强实战网格,完成徐汇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3.0版上线运行。
——2020年12月底,对表“六个先行”具体工作任务(理念、体制、体系、技术、实战、队伍),构建“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程协同、全时响应”治理网络,以智能化运用赋能精细化管理,打响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先行区品牌。
——2021年12月底,围绕“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逐步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走向融合,打造高效、精准、智慧的城市治理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理念先行
1.从以政府管理为中心向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主动转变视角,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从政府管理转向用户体验,当好城市治理的“清道夫”。
2.从以条为主的专业管理向条块协同的综合管理转变。主动跳出政府各自为战的“小视野”,形成条条协同、条块联动、政社互动的“大格局”,由条思维转向块思维,用条的专业性赋能块的综合性,共同处理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
3.从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现代的精细治理转变。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转向人机交互型,由传统经验型转向大数据支撑型,由被动处置型转向主动发现型,让人力围着算力转,提升城市治理能级。
(二)体制先行
1.提升统筹决策能级。成立徐汇区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方世忠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钟晓咏任常务副组长,副区长王宏伟、秦丽萍、谈琳、晏波、卫岚、毕桂平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运中心,举全区之力统筹推进四大城市运行领域建设。(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区府办)
2.构建组织协调架构。在区城运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区大数据中心的“三位一体”运行,指导街镇城运中心建设,做到行政服务中心在前端推进政府改革精简化、网格中心在中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大数据中心在后端推进数据支撑精准化。(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府办、区地区办、区城运中心)
3.建立平战联动机制。依托区城运中心,推动网格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安综治、市场监管、建设管理、民生服务等多领域的数据汇聚、业务协同及实战赋能,强化日常运维管理服务;依托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推动值班值守、安全生产、防汛防台、公共卫生、轨道交通等多业务的功能整合、联勤联动及应急处置,实现7×24小时应急响应。两个中心平战联动、昼夜衔接,确保365天全天候城市运行管理不间断。(责任部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运中心)
(三)体系先行
1.“一屏观天下”,围绕“观”字下功夫。重塑实体大厅,体现“科技、人文、可持续”理念,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指挥大厅新空间。升级虚拟大屏,聚焦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场、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领域12个维度、2600多个城市运行体征,打造城市运维“决策舱”,实现综合屏、专业屏和PC屏的联动。(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机管局、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运中心)
2.“一网管全城”,围绕“管”字下功夫。统一大系统、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300多个系统、88个移动应用、5个部门专网的“三整合”,推动基层治理移动化、数据赋能集中化、部门支援专业化。统揽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事务,推动全区治理行为和治理过程全量数字化,精准地评估每个治理主体的工作量和贡献值,实现队伍管理从经验到数据的变革。(责任部门:区委办、区府办、区城运中心、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3.“一云汇数据”,围绕“汇”字下功夫。汇聚大数据(新生产资料),对标上海市ZB级数据中心的目标,建立区级EB级数据池,推动全区各委办局及第三方数据“应汇尽汇”,滚动扩容存储。汇聚算力(新生产力),“公有云”1万核CPU、“私有云”1000T FLOPS、毫秒级响应为目标增强算力,提高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汇聚算法(新生产工具),借助创新实验室平台,构建“算法工厂”,赋能更多实战应用。(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4.“一人通全岗”,围绕“通”字下功夫。推动部门队伍向网格单元集中,促进基层处置人员从“专岗”到“通岗”,实现精准高效的综合发现、综合处置;推动四大领域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数据分析师向区城运中心集中,促进专业部门从“后台”到“中台”,实现协同联动的专业研发、专业支援。以“两集中”改革为抓手,形成“前线主战主防、后方主建主援”的一体化大联勤格局。(责任部门: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区城运中心)
(四)技术先行
1.治理要素“一张图”。以实用为原则,将市测绘院地图和市公安局“一标N实”地图融合成一张图,城市运行和应急处置采用高德地图,规划建设和日常服务采用测绘院地图,实现两者之间按需无缝转换。(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公安分局、区建设管理委)
2.互联互通“一张网”。坚持双链路、高保障的光纤环网架构,以融合为目标,实现业务专网、政务外网、公安感知网互联互通、应并尽并,逐步完成市区两级电子政务外网40G-100G的整网扩容升级工作。(责任部门:区府办、区公安分局、区城运中心)
3.数据汇聚“一个池”。参照市级“不迁移不立项、不共享不立项、不整合不立项、不安可不立项”的要求,推动市级、区级城运数据向区城运中心应归尽归,纵向对接市级基础库、主题库,横向对接区各委办局、街镇特色应用库,不断完善社区、街镇、区、市“泉、塘、湖、海”的数据水系。(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财政局、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4.城市大脑“一朵云”。弹性适应市级统一的云架构,坚持“私有云+公有云”的徐汇“双活”特色,大力建设“城市云脑”,从“两朵云”逐步向“一朵云”融合,确保应用开发的自主性及安全性。(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科委)
5.系统开发“一平台”。根据市级统一云环境要求,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开发,将面向公众的服务、视频人脸识别等需要高算力、高并发量的应用部署在城市云脑上。(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科委)
6.移动应用“一门户”。统一移动端入口,对内城市运行公共管理与应急指挥统一采用政务微信,对外公共服务入口统一向“汇治理”集成,实现对区、街镇移动端应用的有机整合。(责任部门: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区城运中心、区委机要局)
(五)实战先行
1.组建感知层“神经元”。统筹规划建设,实现全区智能感知终端设备统一管理、数据统一归集、资金统一批复。加速信息整合,实现物联数据、业务数据、视频数据、地图数据等“神经元”数据全量汇聚。推动感知增智,加强公安、小区各路视频全区联网共享,实现人、地、事、物、房等多种数据整合共享、聚合使用,形成完善的治理感知体系。(责任部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镇、区城运中心)
2.开发认知层“城市大脑”。推动机器认知智能化,增强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形态模拟、自学习智能计算模型,实现智能预警预判、综合决策分析。推动经验认知智慧化,把条线部门“老法师”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固化成数据、活化成智慧,培养业务部门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思维、区块链思维,实现智慧人机协同。(责任部门:区城运中心、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3.落实行动层“四大领域”。“大平安”领域,以公共安全为核心,重点开展平安指数综合研判、社区智能安防等场景应用。“大建管”领域,以城市建管为核心,丰富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场景应用。“大市场”领域,以市场监管为核心,升级智慧食安、智慧营商等场景应用。“大民生”领域,以民生服务为核心,拓展精准化社会救助,小区建档立卡等场景应用。(责任部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委、区城运中心、区地区办、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六)队伍先行
1.培养一流工作团队。深化基层综合建设,推进街镇城运中心与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功能融合,选拔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梯队,实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完善部门响应机制,支持各类专业执法力量的及时应援和综合联动,加快从小联勤转向大联勤,实现“街镇吹哨、部门报到”。优化政府宏观决策,发挥领导核心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实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府办、区委编办、区地区办、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区城运中心)
2.打造一流企业联盟。加大政社合作力度,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带头、产业链上下游参与的“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生态圈,鼓励区域内高校院所共同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委组织部、区府办、区城运中心)
3.集聚一流咨询外脑。聘用综合咨询团队,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高端智库,搭建多层次、广范围的咨询外脑平台。组建专业咨询委员会,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优选业内专家建言献策,确保“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城运中心)
五、组织保障
1.优化人员配置,做强基层实体。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选派懂技术懂业务的部门人员进驻区城运中心,负责去部门化的综合协调,从全区“一网统管”建设的视角,形成规划、设计、研发、协调、治理的一体化工作链条。各部门及街镇建立信息主管队伍和管理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推进部门业务应用场景建设。区城运中心统筹安排入驻人员的办公场所,同时建立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各街镇推进街镇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推动网格和社区(楼宇)应用移动端在现场处置。(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机管局、区城运中心、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2.保障资金投入,落实项目支撑。本着“集约、节俭、高效”的原则安排建设资金,由区府办协同理财并汇总“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相关资金需求及分年度建设计划,由区财政局按年度建设计划分批配套落实。对于部分已纳入当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并落实相关建设经费的,不再重复配套经费。推进本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协同理财工作,区府办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机管局从信息化项目的需求分析、立项审核、开发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环节加强统筹整合、跟踪指导与资源共享。(责任部门:区府办、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机管局)
3.开展绩效评估,强化督查考核。区委组织部将“一网统管”先行区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各责任主体履职到位。区委办结合重点工作任务书,区府办结合区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会同区委编办、区城运中心,优化目标执行的全过程督办机制。区审计局结合年度审计工作,对部门开展“一网统管”先行区工作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区纪委监委针对各部门及街镇协调不力、指挥失当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开展监督。(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编办、区审计局、区纪委监委、区城运中心)
4.完善安全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防火墙”,建立数据安全标准化体系,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现数据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强化“技术防火墙”,通过入侵检测、探针、区块链等技术,加强防外攻击能力、网内行为全程监管、网络间数据交换安全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强化“管理防火墙”,加强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测试、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通过分级授权、签订协议、进出管控和日志审计等举措,确保敏感数据不外泄。(责任部门:区府办、区公安分局、区委网信办、区城运中心)
附表:徐汇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任务清单
附表
徐汇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项内容 | 责任部门 | 完成时限 |
1 | 体制先行 | 成立徐汇区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领导小组 | 区委组织部 区委办 区府办 | 2019年6月 |
2 | 体制先行 | 在区城运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区大数据中心的“三位一体”运行,指导街镇城运中心建设,做到行政服务中心在前端推进政府改革精简化、网格中心在中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大数据中心在后端推进数据支撑精准化。 | 区委组织部 区委编办 区府办 区地区办 区城运中心 | 2019年6月 |
3 | 体制先行 | 依托区城运中心,推动多领域的数据汇聚、业务协同及实战赋能,强化日常运维管理服务。依托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推动多业务的功能整合、联勤联动及应急处置,实现7×24小时应急响应。两个中心平战联动、昼夜衔接,确保365天全天候城市运行管理不间断。 |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 区民政局 区建设管理委 区卫生健康委 区应急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4 | 体系先行 | 重塑实体大厅,体现“科技、人文、可持续”理念,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指挥大厅新空间。 |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区机管局 | 2020年8月 |
5 | 体系先行 | 升级虚拟大屏,聚焦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场、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领域12个维度、2600多个城市运行体征,打造城市运维“决策舱”,实现综合屏、专业屏和PC屏的联动。 |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 区民政局 区建设管理委 区应急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6 | 体系先行 | 统一大系统、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300多个系统、88个移动应用、5个部门专网的“三整合”,推动基层治理移动化、数据赋能集中化、部门支援专业化。 | 区府办 区城运中心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0年12月 |
7 | 体系先行 | 统揽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事务,推动全区治理行为和治理过程全量数字化,精准地评估每个治理主体的工作量和贡献值,实现队伍管理从经验到数据的变革。 | 区委办 区府办 区城运中心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0年12月 |
8 | 体系先行 | 汇聚大数据(新生产资料),对标上海市ZB级数据中心的目标,建立区级EB级数据池,推动全区各委办局及第三方数据“应汇尽汇”,滚动扩容存储。汇聚算力(新生产力),“公有云”1万核CPU、“私有云”1000T FLOPS、毫秒级响应为目标增强算力,提高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汇聚算法(新生产工具),借助创新实验室平台,构建“算法工厂”,赋能更多实战应用。 | 区城运中心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1年12月 |
9 | 体系先行 | 推动部门队伍向网格单元集中,促进基层处置人员从“专岗”到“通岗”,实现精准高效的综合发现、综合处置;推动四大领域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数据分析师向区城运中心集中,促进专业部门从“后台”到“中台”,实现协同联动的专业研发、专业支援。以“两集中”改革为抓手,形成“前线主战主防、后方主建主援”的一体化大联勤格局。 |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10 | 技术先行 | 治理要素“一张图”。以实用为原则,将市测绘院地图和市公安局“一标N实”地图融合成一张图,城市运行和应急处置采用高德地图,规划建设和日常服务采用测绘院地图,实现两者之间按需无缝转换。 | 区城运中心 区公安分局 区建设管理委 | 2020年8月 |
11 | 技术先行 | 互联互通“一张网”。坚持双链路、高保障的光纤环网架构,以融合为目标,实现业务专网、政务外网、公安感知网互联互通、应并尽并,逐步完成市区两级电子政务外网40G-100G的整网扩容升级工作。 | 区府办 区公安分局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12 | 技术先行 | 数据汇聚“一个池”。参照市级“不迁移不立项、不共享不立项、不整合不立项、不安可不立项”的要求,推动市级、区级城运数据向区城运中心应归尽归,纵向对接市级基础库、主题库,横向对接区各委办局、街镇特色应用库,不断完善社区、街镇、区、市“泉、塘、湖、海”的数据水系。 | 区城运中心 区财政局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0年8月 |
13 | 技术先行 | 城市大脑“一朵云”。弹性适应市级统一的云架构,坚持“私有云+公有云”的徐汇“双活”特色,大力建设“城市云脑”,从“两朵云”逐步向“一朵云”融合,确保应用开发的自主性及安全性。 | 区城运中心 区科委 | 2020年8月 |
14 | 技术先行 | 系统开发“一平台”。根据市级统一云环境要求,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开发,将面向公众的服务、视频人脸识别等需要高算力、高并发量的应用部署在城市云脑上。 | 区城运中心 区科委 | 2020年8月 |
15 | 技术先行 | 移动应用“一门户”。统一移动端入口,对内城市运行公共管理与应急指挥统一采用政务微信,对外公共服务入口统一向“汇治理”集成,实现对区、街镇移动端应用的有机整合。 |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区城运中心 区委机要局 | 2020年8月 |
16 | 实战先行 | 统筹规划建设,实现全区智能感知终端设备统一管理、数据统一归集、资金统一批复。加速信息整合,实现物联数据、业务数据、视频数据、地图数据等“神经元”数据全量汇聚。推动感知增智,加强公安、小区各路视频全区联网共享,实现人、地、事、物、房等多种数据整合共享、聚合使用,形成完善的治理感知体系。 |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 区民政局 区建设管理委 区应急局 区市场监管局 各街道镇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12月 |
17 | 实战先行 | 推动机器认知智能化,增强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形态模拟、自学习智能计算模型,实现智能预警预判、综合决策分析。推动经验认知智慧化,把条线部门“老法师”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固化成数据、活化成智慧,培养业务部门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思维、区块链思维,实现智慧人机协同。 | 区城运中心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0年8月 |
18 | 实战先行 | “大平安”领域,以公共安全为核心,重点开展平安指数综合研判、社区智能安防等场景应用。 |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19 | 实战先行 | “大建管”领域,以城市建管为核心,丰富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场景应用。 | 区建设管理委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0 | 实战先行 | “大市场”领域,以市场监管为核心,升级智慧食安、智慧营商等场景应用。 | 区市场监管局 区商务委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1 | 实战先行 | “大民生”领域,以民生服务为核心,拓展精准化社会救助,小区建档立卡等场景应用。 | 区民政局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2 | 队伍先行 | 深化基层综合建设,推进街镇城运中心与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功能融合,选拔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梯队,实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 | 区委组织部 区委编办 区地区办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3 | 队伍先行 | 完善部门响应机制,支持各类专业执法力量的及时应援和综合联动,加快从小联勤转向大联勤,实现“街镇吹哨、部门报到”。 | 区委组织部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4 | 队伍先行 | 优化政府宏观决策,发挥领导核心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实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 区府办 | —— |
25 | 队伍先行 | 加大政社合作力度,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带头、产业链上下游参与的“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生态圈,鼓励区域内高校院所共同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 | 区科委 区商务委 区委组织部 区府办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6 | 队伍先行 | 聘用综合咨询团队,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高端智库,搭建多层次、广范围的咨询外脑平台。组建专业咨询委员会,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优选业内专家建言献策,确保“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 区科委 区府办 区委组织部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27 | 组织保障 | 选派懂技术懂业务的部门人员进驻区城运中心,负责去部门化的综合协调,从全区“一网统管”建设的视角,形成规划、设计、研发、协调、治理的一体化工作链条。 | 区委组织部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2020年8月 |
28 | 组织保障 | 建立信息主管队伍和管理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推进部门业务应用场景建设。推进街镇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推动网格和社区(楼宇)应用移动端在现场处置。 | 区各委办局 各街道镇 | 2020年8月 |
29 | 组织保障 | 统筹安排入驻人员的办公场所,同时建立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度。 |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8月 |
30 | 组织保障 | 本着“集约、节俭、高效”的原则安排建设资金,经协同理财并汇总“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相关资金需求及分年度建设计划,按年度建设计划分批配套落实。 | 区财政局 区府办 | 2020年8月 |
31 | 组织保障 | 推进本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协同理财工作,从信息化项目的需求分析、立项审核、开发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环节加强统筹整合、跟踪指导与资源共享。 | 区府办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区机管局 | 2020年8月 |
32 | 组织保障 | 将“一网统管”先行区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各责任主体履职到位。 | 区委组织部 | 2020年12月 |
33 | 组织保障 | 结合重点工作任务书及区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优化目标执行的全过程督办机制。 | 区委办 区府办 区委编办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12月 |
34 | 组织保障 | 结合年度审计工作,对部门开展“一网统管”先行区工作情况加强审计监督。 | 区审计局 | 2020年12月 |
35 | 组织保障 | 针对各部门及街镇协调不力、指挥失当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开展监督。 | 区纪委监委 | 2020年12月 |
36 | 组织保障 | 强化“制度防火墙”,建立数据安全标准化体系,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现数据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强化“技术防火墙”,通过入侵检测、探针、区块链等技术,加强防外攻击能力、网内行为全程监管、网络间数据交换安全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强化“管理防火墙”,加强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测试、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通过分级授权、签订协议、进出管控和日志审计等举措,确保敏感数据不外泄。 | 区府办 区公安分局 区委网信办 区城运中心 | 2020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