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在反映情况、交流经验、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过多过滥,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市属媒体宣传服务功能的提升,特别是银川市委机关报《银川日报》的创办,为改进和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宣传和经验交流拓宽了渠道。各级各部门要转变文风会风、转变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坚决落实《银川市信息简报规范化管理办法》(银党办发〔2012〕82号,以下简称《办法》),切实做好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的工作。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重申和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清理规范工作
(一)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有利于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过多的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不仅花费了主办单位的工作时间,也在某种程度上,容易滋生“报喜不报忧”、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汇报应付落实的不良作风。一定程度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能,影响了领导层的科学决策。
(二)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有利于节约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过多、过滥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的编印、刊发,不仅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占用了人力资源,挤占了抓工作落实的有效时间。
(三)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有利于改进文风,转变机关形象。文风体现的是机关形象。当前,一些信息重宣传轻实效,缺乏参考价值;一些信息重形式轻内容,“穿鞘带帽”,冗长烦琐;一些部门重数量轻质量,形成了不实文风。“文以用为贵”,必须转变这种片面追求形式、追求宣传的文风。
二、切实做好清理规范工作
(四)进一步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银川市信息简报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要求,立即组织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工作,对本级本部门的信息简报进行一次再清理再规范。除经进一步清理保留的23种纸质信息简报外(目录附后),其余所有纸质信息简报一律取消。保留的信息简报,除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原则上应通过《银川日报》等媒体刊发,减少印刷和分发数量。各部门要将自查自纠情况于12月5日前报市纪委监察局。
(五)进一步清理规范内部刊物。根据工作需要,保留少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承担市委、政府政策研究等任务的内部刊物(目录附后)。其余内部刊物、工作交流资料,自发文之日起一律取消和停办。属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的学术刊物,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安排机关人员参与办刊,不得安排相关的经费和补贴,不得利用行政手段摊派或变相摊派办刊费用,也不得向无关的单位和人员发送刊物。
(六)利用好《银川日报》等公众媒体,切实精简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银川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具有版面容量大、社会关注度高、信息公开效果好的优势。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银川日报社要在《银川日报》开辟“部门工作动态”专栏,反映各部门工作情况,便于部门间学习、交流工作,便于领导同志了解部门工作。各级各部门宜于公开的工作信息可直接向银川日报社报送。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微博、网站、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新闻发言人等媒介,加强信息发布,扩大宣传。《银川日报》等媒体已刊发报道的内容,原则上不再作为信息简报或内部刊物的内容。
(七)强化信息主渠道作用,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分别是向市委、政府报送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强化信息报送工作。不得因本单位信息简报取消、停办而影响向主渠道的信息报送工作。各地各部门特别重大的事项或重要工作,确需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的,可一事一报,以报告、专报的形式,按规定程序上报。
三、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
(八)自觉养成阅读公众媒体的习惯。各级各部门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清理规范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要自觉养成阅读《银川日报》、党务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网络微博等公众媒体的习惯,善于了解全市工作动态,及时发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清理规范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工作取得实效。市级领导可在报纸上对部门工作情况予以批示。
(九)加大对清理规范工作的督查。市纪委、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要按照《办法》和本通知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及时登记违反规定乱发乱送信息简报和内部刊物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对保留目录之外的信息简报拒收。2013年元月要集中开展一次大检查活动,对违反《银川市信息简报规范化管理办法》和本通知要求的,视情况追究责任,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防止清理规范工作的反弹。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厅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