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3〕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平台建设
(一)加强政务新闻发布。建立并落实例行新闻发布、依托新闻发布平台和新媒体发布重要信息的制度,利用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组织记者采访、答记者问、网上新闻发布、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建立主要负责人发布新闻制度,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出席一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或相关负责人要根据重要会议内容、政府重点工作、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舆论引导的需要,及时参加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要增加发布频次,每半年至少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牵头落实)
(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公众关切,梳理、整合各类信息,通过网站建设相关专题,以数字化、场景式、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现。要加强政府网站的政策解读、公众问答、舆情回应、网上调查、意见征集等互动功能运用,提高网上信箱办理答复水平。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开设在线访谈栏目,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适时组织实施在线访谈,相关负责同志要主动接受在线访谈。对主动公开的文件,在公文印发后3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事关民生的政务活动信息,在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上网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市政府政务公开办督促落实)
(三)提高在线服务能力。各级部门要完善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时调整和更新网上服务事项。加强政府网站数据库建设,各部门行业专网要与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对接,实现跨地区、跨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实现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线咨询、在线办理。(市政府办牵头,市监察局、市政务服务中心落实)
(四)加强新媒体应用。引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在线服务。2014年6月底前,全面开通各级政府及部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按照“谁开设、谁主管,谁应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务微博和微信内容审核、发布等规范,加强应用管理和考核督促。政务微博和微信要与政府网站联动,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市网信办牵头落实)
(五)加强查阅场所建设。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要设立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并在显着位置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标识,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向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及公报。适时开展手机互联网查询业务。进一步加强市长热线、市长短信、政务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便民呼叫中心建设,清理整合有关电话资源,确保热线电话有人接、能及时答复公众询问。(市政府办牵头,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市监察局、市政府信访局分别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一)健全主动发布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发布机制,针对公众关切,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发布的信息,要依法依规“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落实承办人员初审、部门负责人审核、负责人审发的“三审”制度,严格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公开的信息涉及其他部门的,要事先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确保公开的信息准确一致。(市政府办督促落实)
(二)健全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制作或获取政府信息,要明确公开属性,对确定为不予公开的信息要注明理由。把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融入各项业务工作,在草拟公文、制订会议和政务活动方案时要一并明确公开属性。对确定为主动公开的,在信息生成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市政府办督促落实)
(三)建立政策解读机制。重要政策文件和重大举措出台,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及时组织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评论员队伍准确解读,介绍政策出台背景、重要性和必要性,解读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重大政策出台后,要结合落实情况,解读政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加强解疑释惑,让公众及时知晓、理解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市政府新闻办牵头落实)
(四)健全舆情收集回应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敏锐捕捉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疑虑和误解,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组织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等形式及时予以回应,解疑释惑,澄清事实,疏导情绪,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力度,对重要舆情要形成监测报告,及时转办相关地方和部门。(市政府新闻办、市网信办牵头落实)
(五)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由市级相关部门参加的重大政务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重大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和传播方案,做好政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相应建立重大政务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和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市政府新闻办、市网信办牵头落实)
(六)健全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2014年3月底前,各级政府要在政务服务场所设立集中受理窗口,设立网上受理平台,统一受理、转办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部门要明确机构,落实人员,及时有效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部门以政府名义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由部门负责公开。对需要或可以让公众广泛知晓的信息,相关部门要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通过政府网站主动公开。对重大敏感事项,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会商。(市政府政务公开办督促落实)
(七)落实开放式行政决策机制。事关重大公共政策、群众切身利益、重大民生项目的决策以及普适性规范性文件,要邀请公众参与,广泛征求意见,否则,不得印发或提交审议。召开政府全体会议,要邀请市民旁听;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和部门会议涉及公共政策、重大民生事项的,要邀请市民代表、利益相关人员列席并听取意见。(市政府办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政务公开办督促落实)
三、完善保障措施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工作机构建设,落实工作责任,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选好配强政府信息公开关键岗位人员,积极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加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