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综合保税区,各乡(镇、街道)、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区直、驻区各部门(单位),各产业办公室,区属各国有企业:
当前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在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有平台无运营”“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问题,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最近,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通知》。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政务新媒体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做好政务新媒体发展和管理工作。坚持质量优先、管理先行,打造权威发布、反应灵敏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各地各部门开设政务新媒体要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一个主账号,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整体发声的新媒体矩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政务新媒体工作责任主体,避免出现开而不管、管不到位的问题,确保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服务到位,不断提高政务新媒体工作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建章立制,严格把关。开设政务新媒体的地方和部门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工作制度,指定在编人员专人专岗负责新媒体信息发布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严格执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授权发布”程序,未经审核的信息一律不得发布。重大信息发布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签批同意。对于委托其他单位运营的政务新媒体,开设单位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和检查指导,避免发布不当言论。政务新媒体要紧密围绕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发布内容要贴近民生民情多原创、重服务,善用网言网语,运用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提高政务新媒体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建立互动回应机制和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吸收网民意见建议,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释疑解惑,澄清不实传言,维护政府形象。
三、协同联动,汇聚合力。各地、各部门要与区宣传、网信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完善联动协作机制,跟踪监测政务新媒体相关网络舆情,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程序及时报告,会商研判,妥善处置。要与主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加强协同联动,主动转载转发重要政务信息,发挥集群效应,放大正面声音,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加强政务新媒体网络安全运营,提高政务新媒体的装备和技术保障能力,防止账号被攻击、被窃取,发布的信息被篡改。
四、加强培训,建立团队。各地、各部门要选调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到政务新媒体工作岗位上来。经常组织开展面向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推广交流好的做法,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回应引导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维护技巧。加强政务新媒体日常管理,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确保职责清晰、责任到人、运转高效。
五、规范管理,及时备案。各地、各部门开办政务新媒体,应严格遵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账号名称应简洁、直观、规范,头像应鲜明、端庄、文明,按要求完善注册信息,并向区党政办报备。要立即组织开展本地、本部门政务新媒体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问题严重的坚决予以关停,切实消除“两微一端”的“僵尸”“睡眠”等现象,并认真填写《全区政务新媒体建设情况统计表》(见附件),于5月31日前报党政办信息督查处。联系电话:8376019,邮箱:48736209@qq.com。
六、强化考核,严格追责。该项工作纳入本年度绩效考核,对运行良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扬,对内容长期不更新、信息发布不准确互动回应不及时、运维管理不规范,在发生重大政务舆情时“失声失语”“雷言雷语”“信谣传谣”引发负面舆情的政务新媒体,要督促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问责。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2017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