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47号)精神,促进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需求主导,强化顶层设计,按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控的要求,贯彻落实全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要信息资源库、重点业务系统和相关技术条件建设,完善电子政务规章和标准规范,逐步建立与政府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推动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有效服务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市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内、外网体系,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统一的市级数据中心,全市基础和公共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整合共享,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重点推进政府系统共性应用建设,推广业务协同,对政府决策的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建设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的安全管控和运维管理体系,确保重要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
  1.加快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按照中省统一规划和部署,2016年6月前,完成市级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节点与省级网络平台连接;2016年底前,完成市级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同时基本建成与县区用户终端汇集点。加强网络整体化运维管理和运维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确保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应用稳定可靠运行。
  2.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资源,2016年底前,按照中省规范完成省电子政务外网汉中节点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汉中节点整合工作要求,形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各部门接入网络平台,实现外网横向纵向联通。
  3.推进业务专网对接。市政府各部门现有业务专网要理清边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可靠运营,并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实现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内网、外网)的对接。
  4.推进新技术和安全可靠产品应用。在中省技术规范指导下,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虚拟化平台的应用范围;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可靠办公信息系统,满足政府综合办公的需求,提高机关办公效率,保障信息安全。
  5.落实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制定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2015年底前,建立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管理办法,为持续推进我市信息共享提供制度保障;按照中省制定的政务工作中使用电子签名的具体办法,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应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技术和业务标准规范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促进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
  6.加强安全保密。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非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相关主体责任,提升信息安全管控水平。建立安全保密监管和运维系统,提升信息安全管控和运维管理水平,及时处置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二)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创新。
  1.推动各部门应用迁移。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梳理,按照分级保护、等级保护和密码管理工作的要求合理分类,结合中省各部门向下延伸的业务应用,制定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方案,按要求报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后实施。
  2.建设决策支持信息化系统。围绕市政府决策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以建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抓手,逐步建立支撑领导决策研判的决策信息资源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职能部门各类专业系统和智能分析模型,开展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和评估研判,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信息保障和决策辅助能力。
  3.强化网上公共服务功能。围绕政府工作目标,推进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信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综合治税、网上信访等重点领域应用系统建设,促进职能部门开展跨部门协同应用。围绕简政放权,梳理权力清单,在政府网站上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办理时限、收费标准、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以及审批流程图等内容,强化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府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公共服务水平,做到“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4.建设政府网站群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政府网站体系,提高网站安全,全面提升政府网站安全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2015年底前完成市级政府网站向市级网站群统一平台的迁移,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迁移到市级网站群平台。
  5.建设市政府网上督查系统。加强全市督查督办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16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市县区和政府部门的网上督查督办系统,实现对领导批示件、政府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决定事项的动态跟踪、实时督查、及时反馈,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6.推进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陕西省“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政府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手段,满足日常值守应急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7.推广使用协同办公系统。2016年底前,在全市政府范围内推广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各政府部门在本部门内部加强使用,同时进行移动办公应用,实现随时随地办公。与省、县政府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对接,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协同办公应用系统,实现政府系统主体办公应用全覆盖。
  8.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在省级信用信息直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抓紧完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与省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市、县平台互联互通,使查询服务更安全、便捷。
  9.推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工作。发布《汉中市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管理暂行办法》,并建立全市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全市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有序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对外开放和社会化利用,提高部门间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推动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库在市级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平台部署,加强对本级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相关基础信息资源的汇集整合和共享交换。逐步实现我市可开放信息资源的普通共享和不宜开放业务信息的协议共享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政府办公室主导、部门协调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推进、协调和监督,全面提升全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工作,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二)加强审核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积极支持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对于申请财政投资的新建和更新改造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市政府各部门要将建设方案报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备案,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意见纳入预算实施,提高集约化程度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体系,由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相关电子政务项目进行专项评估,并与现有项目管理手段相衔接,作为系统运维和后期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从成本效益、应用效果、协同共享、安全保密、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评估指南,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自我评估,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配齐配强人员,打造业务熟、技术精、素质高的专业化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培训交流,建立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培训机制,将信息化能力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探索依托省上高校资源,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多种方式开展市县领导信息化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五)加强督导检查。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对本意见落实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政府各部门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各县区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和重点任务分工,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