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宜宾县商州镇中心卫生院信息员黄建一早赶到办公室就打开电脑,连接宽带,登录网上办公平台,开始处理文件,“该看的看,该收的收,该交领导处理的就交领导处理,当天就可以办理。更重要的是,不再为拿份公文跑县城。”
与现在快捷及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元旦前,为了拿一份公文,黄建在颠簸的块石路上坐了五个多小时的客车到县城。由于车是单次发车,他还要住上一晚才能赶回去。
据统计,像黄建处理的这类非涉密、非敏感类文件占宜宾市公文总量的85%左右,而通过2008年宜宾市政府联合微软(中国)等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这套在我国西部率先推出的网上办公平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精彩。
像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
网上办公平台,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推广应用时难免会让人担心。江安县政府办副主任熊兵坦言,机关这几年都控制进人,机关干部40岁以上的占了四分之三,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好多干部很少打开办公室电脑。
出乎熊兵等人意料的是,县级领导干部不到10分钟就学会了进入网络和看文件,并很快熟悉了自己应该使用的程序;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收发员,不到半天就学会了网上文件编号。
江安县政府办主任杨应全今年已52岁,平时使用电脑也就是上网看看新闻,不会打字,而通过培训,杨应全很快就能熟练操作,快速处理公文,“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就像用傻瓜相机一样方便,每天都能很快办完待办件。遇到下乡,如果有文件要办短信会提醒你,回家后就可上网处理。”
在国外也可以及时办公
当年在新加坡考察,目睹他们网上办理护照一天就可以搞定的效率,至今让宜宾市市长吴光镭震惊不已,也成为他力推网上办公平台的内因。
今年元旦在宜宾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的网上办公平台,不仅让黄建等处于边远乡镇的人员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而且部门会签文件、财政资金报告等程序复杂的公文办理,也今非昔比。
说起去年找13个部门会签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一个文件的情况,宜宾市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员王贤清至今哭笑不得,“按程序是先签完名再盖章,结果跑两个多月才跑下来,这时活动都搞完了。”而现在,全部通过网络并联会签,签名两天、盖章两天,最多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哪个单位超时办理,对不起,曝光台自动曝光。
“信息公开,阳光政务,就是要信息化,以便于明确责任,落实监督。”十七大将信息化写进“五化”,给了吴光镭深刻的启示:“人们的观念更新了,政府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要改变,关键是提高效率。”
正是借助他力主开发与推广的这个平台,实现了他无地域限制办公的理想,“在省上开会,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就可上网办公。前不久去英国考察,在国外也能上网及时处理公文。”
年节约办公经费上千万
“我们过去一个月要买六件纸,现在是几个月才买一件纸。”这是宜宾市天然气公司张施琪最直观的感受。
其实开发建设这套网上办公平台,宜宾市实际支付的硬件、系统软件、培训等费用约400万元,而节约的办公经费,却可以一级一级算一笔明白账。
江安县滥坝乡纪委书记叶林介绍,“过去派车、派人、打印、复印等,一年至少要3万元办公经费才能办下来,现在1万元多一点就可以了。省下的钱,我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
宜宾县政务中心副主任彭强明显感到,“过去来拿文件时拥挤的车流和人员不见了,打印中心的生意清淡了,我们估算了一下,全年我们可节约办公成本70万元左右。”
“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倍,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对该套系统的成功运行,吴光镭甚感满意。通过对全市节约的人工、车马费、纸张等进行概算,“一年至少可节约上千万元的办公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