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电信强国课题组日前发布的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始起步,但电信强国课题组日前发布的 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报告说,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和进程,并对我国电信行业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始起步,但我国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六大问题: 

  一是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大,农村信息化存在的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性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另外,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管理、建设和应用三者分离,尚未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电信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建立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机制,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解决普遍服务问题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是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等应有的作用,农村信息化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信息站、农业协会组织、种植养殖大户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民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源,但是没有积极提供上行信息,反馈较少。 

  三是瓶颈由基础网络转向涉农信息资源及应用。涉农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而且无法共享,农村信息平台有待完善,服务手段和涉农信息发布收集渠道有限,加强信息内容开发有待加强,并需要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国农村信息化严重依赖于城市信息化,农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大多是因为有电子无政务,有电子无商务。 

  四是农村信息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传递渠道较为畅通,但前期的信息收集、加工及后期的信息分发及反馈渠道仍不完善,农民所需信息专业强,本地化、个性化需求明显,农村信息资源非常分散,各运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各自的农村信息平台和农村营业网点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发布,但由于信息化从业人员对农村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所筛选和发布的信息难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 

  五是低成本信息终端缺乏。目前缺乏具有适合农村特点的信息技术和低成本的信息终端,适应农村低成本的信息设备缺乏。从政府层面还没有对农村通信技术研发和低成本信息终端给予足够的支持,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市场信号不足,市场驱动力较弱,面向农村通信的技术研发较为缺乏,农村廉价终端、应用标准、技术等相对滞后。 

  六是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 

  报告认为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多种信息终端,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适时开发农村信息化产品,加强农村信息化渠道建设,鼓励公益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报告提出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一是政府指导,制订农村信息化规划;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村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三是推进多种形式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四是加快推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建设步伐;五是完善政策法规;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七是充分发挥省级通信监管部门的协调组织作用;八是发挥基础运营企业在农村通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九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十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农村信息化人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