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构筑转型升级“加速器”
2008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在参评县级市中名列第一;
2009年,江阴市市民卡项目在全国所有市民卡项目中唯一荣获国家“金卡工程最佳应用成果奖”;
2009年8月初,我市作为唯一的县级市,被列为全国金卡工程试点市;
本月初,我市被列为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一连串的荣誉展现了江阴在信息化道路上的闪光履迹。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共有102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也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纯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企业累计达100多家,通过CMMI3级认证企业达7家。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聚程度稳步提高,形成了软件及信息技术外包、集成电路、光伏、电子元器件、通信电缆、光电产品、信息网络与服务等七大产业,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总产值的96%以上。2008年,长电科技、瀚宇博德两家企业产值超30亿元,长电科技被评为中国电子器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10强,法尔胜光子跻身中国光通信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10强。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含嵌入式软件企业)达140家,形成了以清华紫光、浙大网新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去年信息产业产值超过了200亿元,今年预计超250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今年预计超25亿元。
2008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信息化示范市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助推幸福江阴”,扎实推进全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目前建成了“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三中心工程等,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翁国琪表示,现在有个热门的词汇,叫做“两化”融合,意思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它不仅意味着利用信息化全面渗透工业化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提升,更意味着这个渗透的过程也能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让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信息化手段,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江阴经济转型升级。
市民卡:架起市民生活“幸福桥”
幸福江阴,民生为本。今年以来,江阴在信息化方面更加突出亲民、便民。“12345”政府呼叫平台的投运,畅通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平台。市民卡的发放,也让市民越来越多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生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