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公众的不满愈来愈强烈。然而,不仅没人说得出来全国“三公”花费的总数,而且对于所在地基层政府的“三公”花费,也无法知道大概。人们的不满甚至愤怒,只是来自于身边耳闻目睹的官员生活状况、媒体上揭露贪官劣迹的报道。因为没有哪一级政府向公众正式公开他们的“三公”花费情况。

  有了互联网,这种情况有了一些改变,公众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方式了解到政府的公务开支情况,窥一斑而猜全貌。最新的一个例子是,某网友曝出了一份重庆某区“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有关情况摸底汇总表”的照片。此表显示,2006年,某区政府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一项上花掉了1693万元, 2008年高达2281万元。今年,政府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勒紧公款腰包”,公车一项亦拟花2000万左右。除此之外,该区政府2008年用于公款出国(境)支出9.5万元,公务接待用了1294万元,用电、用水、用油花了1563万。一位知情者透露,重庆有关部门确实正在作“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有关情况摸底汇总表”的工作,说明这张照片是真实的。此网友的身份应该是政府内部人员。这就让人联想到《潜伏》里的余则成。由此又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的另一桩案子。发于天涯社区的一篇名为《某单位领导出国考察总结报告是如何炮制的》的帖子,以文件截图及单位网上工作平台的对话为证,曝光了2009年初广州海事法院有关人员花费48万余元公款出国“考察”一事。事后该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近日在互联网出现的《某单位领导出国考察总结报告是如何炮制的》帖子,怀疑是有人在该院的“O A”系统窃取内部文件,然后发布到互联网上的。其理由在于只有该院内部人员且一定等级以上的人才有权限登录内部网站取得内部文件。网友们于是就将这位帖主目之为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余则成”,并深为他的安全担忧。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于是把摸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的主攻方向。但当时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是保密的。然而,由官方对外公开播发的极其普通的旨在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精神的照片,在日本信息专家的手里变成了极为重要的经济信息,揭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这事让很多对情报工作认识仅限于几部反谍电影的人极为震惊,原来公开的东西也能提供重要情报。有网友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主楼一二层三个卫生间装修改造项目中标公告》中发现三个卫生间装修改造的中标金额竟然达到1491234.00元的天价。又有网友在广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所公布的2008年公积金的归集和使用情况的数据中发现,一个编制为72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每年从增值收益中扣除的管理费每年超过2000万,而管理费用列支的则是公积金中心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保守估计人均超过27万/年。不知道这两位网友是不是受到了王铁人报道泄密的启发?

  大家一定还没有淡忘今年初曝光的江西新余、浙江温州“出国考察门”事件。一网友偶然在地铁站里捡到一个塑料文件袋,打开检查后发现是两个地方官员公款出国旅游的文件,最终他选择了重要的37张发到网上。这个帖子不仅在网上,而且在现实的官场上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总结以上材料,可以说,到目前为至,公众要了解官员们如何花费公款,有三条途径:一靠“余则成”报料,二靠曲线分析公开材料,三靠网友偶然“拾文件不昧”。说实话,这让我们这些纳税人很郁闷:怎么请了个管家,尽着你大手大脚地花钱也还罢了,怎么完了连吭一声、报个帐都没有呢?

  政府的本质是公民在平等协议的基础上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利组成的共同体,公民以纳税的方式为政府提供费用,以使其能提供公共服务,改进公共福利。换句话说,政府只是公民花钱雇来为其服务的“仆人”。所以,公民对于政府使用公款,天然就拥有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就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三公”花费用的都是公款,官员们拿公款去吃了喝了,游了玩了,就会减少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福利收入,而没有这笔花费,每位公民负担的税收就有可能减少,这应该和每一位公民的利益相关吧?应该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吧?可是怎么就老不见政府主动公开呢?为什么让公众只能通过某些非正常方式才能对公费开支略窥一斑呢?

  芬兰是世界上连续数年名列清廉指数第一的国家。在一篇介绍荷兰的廉政措施的文章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芬兰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而他们对价值较高还有细化的定义:根据物价指数调整,一般在20欧元左右。而如果是公务接待,也就是出于公务应酬的需要公款请客,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的科员,一起吃饭的有些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巨细无遗地在网上开列清单,人人可以看得到,件件能够查得清,一切摊在阳光下。芬兰就曾有中央银行行长级别的高官,在公务接待中一不小心上了一道鹅肝,传媒上网查阅菜单后曝了光,行长为了这道鹅肝而下台!”我想,如果我们各级政府的公务开支能公开到如此程度,在现有的财务、监管制度不改变的前提下,“三公”花费恐怕也不会像目前这样如脱缰野马一般肆无忌惮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