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纪委监察局首创网络快速反应机制,旨在第一时间应对“网络曝光问题”,监控网民对公职人员的反腐信息。有反腐专家称,这是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方法的创新,能有效解决政府监督与社会民主监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也许谁也不会料到,我们的一篇博文、一个帖子,就可能破获一个大案,此项规定让人兴奋!”网民碧翰烽欣喜地说。

  碧所指的是最近杭州市纪委应对网上“反腐帖”的一项制度。从2009年4月起,杭州市纪委和监察局建立了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监控网民披露的杭州各级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并及时调查处理和公布。

  杭州市纪委表示,此举是纪委对网上反腐败渠道的创新,以便抢占舆论的主动权,及时介入,及时调查,及时发布,最大限度地减少网上“反腐帖”的负面影响。

  纪委监控网络反腐信息

  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的是杭州市各级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网络监督信息。杭州市纪委、监察局通过及时收集社会上、媒体和网上舆情,若发现苗头,将启动该机制。

  杭州市为此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由杭州市纪委副书记担任,一名市纪委常委和秘书长担任副组长。

  杭州市纪委宣教室主任吴凤莲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建立这个机制,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监督信息;重大监督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监督信息,杭州市纪委已建立了四条收集渠道,其中部分渠道已发挥效力。

  2008年,杭州市纪委在该市媒体中聘请了13名一线记者,收集党风政风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情况。

  杭州市纪委与杭州市外宣办网络处、市公安局建立了网络监督信息传递机制,后者为前者提供从网上监控的相关信息。

  杭州市纪委自己有一支网络信息搜集队伍,来自委局各个室(厅),被称为反腐倡廉舆情监控小组。“每个委局都有一名宣传信息员,他们经常上网,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每个月都有一次例会,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计划。”杭州市纪委宣教室也有专人浏览网络。

  这四个渠道的信息都汇流到快速反应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凤莲说,领导小组会研判可能引起的网上舆情走向,决定是否启动快速反应机制,有些信息如果涉及重大事件、某个领导干部,将建立调查处理小组和新闻发布小组。

  事件调查小组调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与些同时,新闻发布小组据此通过发新闻通稿、召开新闻通报会或网上跟帖等方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