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通过互联网把最偏远的民生问题,摆到最贴近的案头上解决,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要问题,摆上最重要议事日程来落实。”这是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日前在会见北京网络媒体湖南红色故土行代表团时所说的一段话。(4月23日《湖南日报》)
张春贤的这一讲话,既是湖南对重视利用网络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性表态,更是对湖南近些年利用网络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性概括。可以说,湖南在实践中,把网络民生这一新课题做深做透,打造成湖南“地标性”的执政行为。
湖南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政府网站设立书记信箱、市长(县长)信箱,派专人负责信件的处理,而且要求特别注重群众通过论坛、博客、访谈等形式反映的问题。湖南益阳一位名叫“南客一梦”的网民振奋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却忧虑于自己所在村庄“出门行路难”、“耕种灌溉难”、“生活饮水难”的真实现状,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省委书记张春贤写了封信,表达自己欲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机遇改变村里落后面貌的梦想,张春贤看到这封信后批示了如是的这段话——“民之所梦,也是我之所梦”,并督促相关部门调研落实,让“南客一梦”梦想成真。
2008年7月23日,一个署名“基层共产党员”的网友在红网上发帖向张春贤进言,希望能早一点拆除省委大院内矗立多年的最后一根燃煤烟囱。12天后的8月4日,在张春贤的现场见证下,烟囱被爆破拆除。在爆破现场,张春贤说,一座烟囱的爆破,看上去事小,但民生事大,民意事大。
湖南网络媒体也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以强烈的民生关切将群众民生诉求反映出来。红网的《百姓呼声》甚至在这方面开全国之先河。2001年11月,针对当前群众信访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红网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百姓呼声”栏目,开设了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呼声调查、律师解答、维权参考等栏目,及时了解普通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通过“网上信访”,利用互联网接受群众信访,通过网络解疑释惑,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4月,红网创办了《网上舆情转达函》和《网上舆情专报》等,及时搜集网上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上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并传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建议处理网民反映的情况。这些年来接到的咨询有7万多个,处理的投诉有2万多个,回复办结率达到了95%。它是相当于高高的拿起了舆论监督的武器,而且它最终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高兴的效果。
可以说,“网络民生”,即通过网络为民爱民、关注民生和尊重民意,成为湖南各级干部的基本本能、基本本领和基础底线。在湖南通过“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以解决,不仅拉近了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切实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而且将一种新的执政为民观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中,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