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桩又一桩的网络反腐事件让民众真切地感觉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反腐”做些什么。
在不知不觉间,网络反腐已经给各级官员不小的压力。中央高层与网友的在线交流,更给中国近3亿网民极大的信心:网络反腐,让腐败官员无处藏身。
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两高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的发言依然围绕他提交的提案展开,核心内容即建议政府鼓励网络举报,并专设“网络纪检”,专门搜集和接收网络举报信息,让“网络反腐”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
施杰特别强调:“互联网具有广泛性,网民众多,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监察部门提供有关腐败行为的线索,弥补相关职能部门线索收集的不足。此外,由于网络对参与者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有利于知情人员积极大胆地提供线索。因此,无需让网络举报者非要以实名相告。”
记者注意到,中纪委举报网站,网上举报的注意事项就是提倡实名举报,要求详细填写联系方式。“设个网上纪检,反腐又何须实名。”施杰表明观点的同时也认为,在鼓励网络举报同时,也应约束个人信息在网络上不设防地流传。
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原政治部主任孙明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是近十多年时间发展起来的,我也经常上网,看新闻、查信息。从我的角度看,网络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力量不可轻视,尤其是在加强对官员监管、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工作方面,利用好网络是最有效的办法。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特性已经成为反腐新宠。”
网络监督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说,跟其他表达意见的方式相比,网络监督所受限制最少,“门槛”最低,最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明蓉认为,网络监督的兴起,本身就是公众民主意识增强的体现;而网络又为公众行使知情、表达、参与、监督四大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2008“网络反腐年”
2008年,从年初的“零税收”,一直到年底的“天价香烟”曝光,以网络为载体的反腐,成效非凡。网络反腐,在这一年成为响当当的专有名词。
“零税收”被曝光于2008年3月,网友“老痘”发帖《公务员的工资条:月收入5900,一分钱税都不交》,披露公务员税收黑洞。此事掀开了2008年互联网“监督”的序幕。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网络发挥了监督救灾物资流向的重要作用。成都当地的网友自发组织了一个名为“抓鬼团”的活动,针对救灾帐篷挪为他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企图寻找帐篷来源。5月21日,名为“安心”的网友在成都“全搜索”网发表了题为《现场直播:全搜索捉鬼行动,谁在住救灾专用帐篷?》的帖子,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贴出了大量救灾专用帐篷可能被挪用的图片。此帖发出后随即被转至各大论坛。22日,德阳网友在网上发布了21日发生于当地的一件事:有人将捐赠物资运送到自己经营的商店。后来,此案被警方证实,相关当事人被判刑。
8月29日,江苏省徐州市纪委一办案人员向媒体证实,该市泉山区区委书记董锋涉嫌“严重犯罪”已被正式逮捕。事情源于2008年7月6日,董锋原配妻子多年举报未果后,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揭发“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和全国最牛的黑恶势力”。王培荣与习惯躲在暗处的网民不同,他不愿利用互联网的匿名优势,每份材料他都尽量辅以佐证,开头和结尾处着重标出自己的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7日,一网站站长看到举报材料,遂编发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一些网站予以转发。8日,徐州市纪委工作人员上门调查。11日,董锋被免职。17日,董锋被正式“双规”。舆论认为是网络举报扳倒了董锋,“是一场网络反腐的胜利”。
网络反腐在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急剧升温。10月,深圳一名中年男子在酒楼内借着向11岁女生问路之机,将其强行拖进洗手间内涉嫌猥亵。有人将酒楼内的监视录像发布上网,网友开动“人肉搜索”后发现,此人疑为深圳海事局一位林姓领导。“我是交通部派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该男子的嚣张言论,随即传遍网络。交通运输部党组11月3日决定,免去林嘉祥党内外职务。
2008年11月,在上海从事IT工作的网友“魑魅魍魉2009”成为网络热捧的民间英雄。2008年11月底,他偶然捡到了新余和温州两市官员公款出国游的详细资料并在网上曝光。事件涉及江西新余市及浙江温州等多个地方,披露的文件显示,考察团挂羊头卖狗肉的纸上行程只为应付审批和上级检查,真正的行程让网友瞠目。最终的结局是,两名官员丢官,多人被处分,政府公共财政透明问题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11月,网上还掀起一股曝光官员副职数量的热潮。网友发帖揭发铁岭市竟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亦有网友发现,河南省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后来有网友提议寻找“最多副市长城市”。
进入12月,网络反腐步入高潮。12月18日下午,衡阳市委、市政府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有6名干部在会议期间打瞌睡,先后被新华网、红网、搜狐网、凤凰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刊载报道,瞌睡干部在社会上造成较坏的影响。12月25日,湖南衡阳市委作出决定,对市轻工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梓恒等6名“瞌睡干部”免去其党内和行政职务,并取消这6名干部个人及所在单位当年度的评优评先资格。
周久耕,南京江宁房产局局长,2008年年末最红的“网络名人”。在抛出“开发商降价亏本卖房子要受处罚”等言论后,周久耕在开会时的照片经网友分析显示,他手边的烟是南京卷烟厂生产的“南京”牌系列“九五至尊”香烟,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之间;同时,网友还发现,周久耕所戴的手表也是名表“江诗丹顿”,售价约在10万元。周久耕的公务员身份与其消费能力,引起网友的广泛兴趣。网友甚至发起了一场“看看当官的戴的是什么表”的“人肉搜索”。最终的结局也让网民拍手称快:南京市江宁区委调查发现,周久耕存在用公款购置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江宁区委研究决定免去周久耕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最新消息,周久耕因涉嫌严重违纪,已被立案调查。
对于2008年网络反腐的“累累战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这样总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整体来说,网络反腐的正面作用要大于负面作用。”他认为,“网络民意对主流媒体监督的缺位作了弥补,是另一种舆论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孙明山特地告诉记者,湖南株洲在网上建立的“网络反腐中心”,非常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株洲网络反腐样本
湖南省株洲市纪委探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反腐败工作,在全国推出首个网络反腐操作办法,在网上建立“网络反腐中心”。
2008年5月14日,时任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现任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的杨平在湖南省政府网站红网株洲论坛上实名注册,公布自己的职务和反腐目的,一时接受大量网络举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杨平被媒体称为“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
由个人行为上升到集体行动,8月13日株洲市纪委出台了《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在湖南红网株洲论坛上建立了面向社会公开的“网络反腐中心”,开设了“信访举报”“优化效能投诉”“反腐谏言”“结果反馈”4个栏目。同时,在市纪委、监察局举办的“株洲廉政网”开辟举报信箱。
株洲市粮食局局长何智成为株洲“网络反腐”落马第一人。
1963年8月出生的何智,一直在粮食系统工作。1998年4月,何担任株洲市粮食局副局长。2003年4月,何升任株洲市粮食局局长,2003年12月又兼党组书记。
何的落马,要归功于网民的举报。2006年11月,杨平正在上网查看信息,看到一个网友的报料。该网民声称,他是株洲江南商城的员工。2005年,企业改制几经折腾,时任株洲市粮食局局长的何智,终将固定资产5000万元、地产价值8000万元、年经营收入1500万元的江南商城,以1130万元的超低价格贱卖。
此后,红网株洲版网民“jnsc315”发帖《江南商城正被肆意侵吞国有资产》,帖子称:“在结成的官商勾结网下,柔弱的江南商城员工左冲又突,也没能冲开这张网,已成鱼肉。”帖子里的这些话,意在讲述何智的各种腐败问题。
正当株洲市纪委准备开始调查网友举报的情况时,突然接到省委领导批示的督办函,希望株洲严肃调查此事。
于是,株洲市纪委的工作人员根据网民提供的线索与内容,逐一核实何智的贪污腐败问题。
2008年10月6日,何智涉嫌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600万元、贪污784012元、挪用公款300万元、受贿20万元、私分国有资产168万元、单位受贿60万元一案,在株洲开庭审理。
据杨平介绍,何智是第一个因网民举报而落马的在任局长,是倒在株洲网络反腐风暴中的第一人,此案也成了中国网络反腐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此案本身。
何智只是株洲网络反腐风暴倒台者之一,一个更大的反腐风暴正在形成。
2008年3月,株洲市纪委、监察局针对群众的网络举报,发现攸县桃水镇党委书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和县煤炭局原局长3人均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并全部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这么多单位负责人都参与投资,这肯定不是少数现象!”杨平拍案而起,决定大面积严查。在市纪委、监察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攸县开始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一点牵动一大片,经查,4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投资入股的违纪行为,涉及煤矿56处,入股资金598.6万元。目前,攸县纪委、监察局已对涉嫌严重违纪的有关人员进行了立案查处。
2008年5月,株洲质监处处长陈世湘因网络举报其腐败问题被“双规”。彼时,恰逢杨平实名上网,火爆网络,每天向他反映问题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就有知情人在论坛发帖,披露陈世湘贪污索贿的内幕,并直言“请杨书记关注”。杨平给对方发站内信息:“为免打草惊蛇,举报材料请发至我的邮箱。”于是,对方将陈世湘案的种种细节发给杨平。杨平与市纪委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材料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陈及下属3名科长和多个行贿者纷纷现形。
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云昭肯定株洲的探索,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干部一定要学会网络技术,运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反腐败和预防腐败工作。
株洲市探索的“网络反腐”经历了最初的网民不信任,被指作秀,到后来的充分肯定、欢迎的转变过程。杨平认为,纪委的工作内容不能变,但工作手段是可以创新的。网络是个很好的平台,只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对反腐倡廉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央高层给网民信心
网络为网民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提供了崭新的、广阔的平台。据人民网今年1月初的民调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揭发社会不公。
中国上网人口的快速增长让网络的影响力倍增,中国网民数在去年底达到2.98亿,其中2.7亿使用宽带,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中央高层在去年首次公开表达了对网络舆论的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同时,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中央高层的这一举动,给网民以极大信心。网友纷纷表示:国家领导人和网友的在线交流,透露出三个信息:一是互联网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已具有重要地位。二是党中央对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更加重视。三是今后中央决策将会更加注重听取“网意”。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中央的重视,我们网民必将能够大有作为,我们的网络也必将成为中国民主进程的先锋和领袖。
反腐机构也开始接纳互联网。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称,国家预防腐败局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汇总和归纳,对网友提供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将及时处理。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开通一年多来,网友互动栏目点击率超过460万次,留言近1.5万条。
“这表明政府肯定了网络在表达民意方面的积极作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政府在努力寻找人民表达权实现的新途径。进一步说,这同中央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理念是相吻合的。有研究者干脆指出,中国切实开通了一趟由草根儿到中南海的直通车。
理性认识网络反腐
然而,也必须看到,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在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网络反腐也在遭遇着问题与争议。有些网民可能会通过网络进行恶意诽谤、侵犯他人隐私、歪曲事实真相等,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这些问题也让代表委员们高度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说:“有时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网上就形成一边倒的舆论,也可能影响司法活动的公正性。有时网民掌握的情况毕竟是表象的,而法律是用证据来说话的。”他认为,一方面应引导网民理性对待披露的事实,另一方面应把最真实的情况通过最权威的渠道发布出来,让网民在法律事实面前去发表更理性的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指出,由于网民的知识水平和层次不一样,容易受到误导,加上信息来源不尽准确,非理性的声音层出不穷。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规范,要求网民严格遵守法律,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能动辄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网络监督”和“网络暴力”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王曦委员说,“正是因为网络监督的限制较少,一些网友可能会滥用这种监督方式。”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比如说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监督不能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专家指出,各级党政、立法部门以及反腐机构要共同努力,握住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既充分发挥其潜能,又不至于让它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网络监督的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