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地方通过起访、座谈、测试等方式广泛进行民意调查,集中民智落实科学发展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科学发展是否需要“问政”网络?最近,上海、湖北两位省委领导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11月6日上午,俞正声等上海市委领导做客东方网,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影响和制约上海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同广大党员干部、市民和网友进行网上交流,听取意见。(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昨日上午,省委书记罗清泉,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立刚,做客人民网“书记来了”栏目,以“创新基层党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题“两地”(北京、武汉)连线,在党建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网民共同关心的党建热点问题。(11月13日《湖北日报》)
如今,“问政”网络已不再是时尚,而是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据《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来自工信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6.08亿。由此可见,这一“联系群众、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必然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表达心声的地方,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深入的地方,就是我们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地方。
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和手机越来越多地介入现实生活,成为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地球”。因互联网和手机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包容性等特征,广大用户更喜欢通过它们表达心声,我们会问出很多鲜为人知的实情。正如俞正声在致网民的公开信中说,“大家在建言献策中,既摆出了很多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其中不少是我们以前不了解或感触不深的。这有助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实情、了解民意,也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好地找准问题、看到不足。”网民的意见也代表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意见,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也应该作为今后开展深入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的重点,边学边改,以努力促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好成果。
“问政”网络,形式是手段,内容是关键。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担心什么,想说什么……才是我们“问政”重要的内容。网络“问政”更贵在落实,决不能把这一新生事物当成“形式”。要建立健全民声快速通道和上下联动机制,让网民之声上下畅通、上下知晓;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公示、公布,调查、核实、处理,并要及时问责落实情况,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如此,“问政”网络才能听到更多更真的网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