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除了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办理业务外,市民今后只需登录一个网站,或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自助办理预约业务和查询审批进程。而这“一张网”在10月31日将进入测试运行。目前,长春市正加紧规范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统筹行政审批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除了保证“一张网”运行顺利外,力争12月底前实现全市审批服务在线办理“一张网”,将服务全面延伸到基层。
打破常规让数据互联互通
今年4月,国务院下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我市是80个试点城市之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必须推进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实现各类政务服务数据无缝衔接、贯通共享。目前,我市正在着手建设国内首个由全市统一建立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通过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归类、存储、维护机制,推动市、县(市)区、开发区、街道乡镇、甚至社区共享的政务服务交换体系建设,为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交换和共享提供有力支持,夯实“一门式、一张网”政府服务模式信息化基础。
我市将通过“一张网”实现“一网打尽”,即不管行政审批还是公共服务事项,全市统一编码,统一标准,全部在同一张网络系统上运行。建设“一张网”就要打破信息孤岛,要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我市通过建立健全政务信息交换、使用、管理机制,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整合、打通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各部门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电子证照等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各时段行政许可和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促进部门服务相互衔接。
“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分为四大块内容,其中对内办事的板块有两部分,分别是长春市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管理系统和长春市政务服务平台审批系统;对外办事的板块也有两部分,分别是网上办事大厅和APP移动办事大厅。”据“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模式网络开发建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张网”系统基础工作完成85%,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网上申报5分钟就能搞定
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将于10月31日进行测试运行。
昨日,负责开发建设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的技术人员段立军表示,市民只要打开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对外办事的板块就可以看到,每一条办理事项下都有“指南”“申报”“结果查询”等选项按钮。在指南中,对所办事项所需的证件、办事流程、申报条件等均介绍得很清晰,方便群众和企业查询。一些申报事项未来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或手机APP上办理,无需排队。在“结果查询”中,自然人和企业可以像查询快递单一样,对所办事项的进程进行跟踪查询,申办事项相关手续每流转到一个部门,都能在网上查询出来。
“打开网页,在用户中心注册后,就可以选择所要申办的事项了。用户可以按照提示来进行操作。”段立军以法人到网上申办“环评影响评价”为例,进行了演示性的操作。段立军先在搜索栏搜索到“环评影响评价”,点击申报后,在阅读完“申报须知”后,开始填写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基本信息,随后按照操作提示逐步上传“辐射安全许可证”等相关材料,最后输入手机验证码,全部操作完成后点击“确定”。在演示操作中,整个申报过程只用了大约5分钟,方便快捷。
历史办事数据可重复利用
据介绍,我市这次综合改革的决心大、力度大。全市所有县(市)区、开发区、街道乡镇、甚至社区都使用同一个软件系统。这为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避免群众和企业在不同部门间反复递交相同材料架设了很好的平台。通过“一张网”,梳理和编制居民个人证照目录,建设电子证照库,深化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信息数据的应用和共享,推进以身份证号作为公共服务事项、证照、材料的统一标识号码,最终实现群众办事的一号申办。历史办事数据可重复利用,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杜绝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未来我市将以居民身份证号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逐步形成网上办事大厅、实体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办事多种渠道、一次认证、无缝切换,大幅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惠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