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消息,蒋建国同志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人民网)
看了新闻报道, 说实在,人们并没有过多关注蒋建国的正常工作调动,倒是记起他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说的一番话,2008年06月10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亲自主持中央党校“省部班”党建研究组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网上交流活动。原湖南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是嘉宾之一,他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作为一名党政干部,更要把上网作为我们的第五个习惯。每天看看书、翻翻报、听听广播、看看电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个上网习惯”。虽然时间过去将半年,他的工作也变动了,但他“上网成为干部第五习惯”的话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他的话让人记忆犹新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党的工作和建设始终要适应潮流、引领潮流,这些年,互联网发展势如破竹,网民的数量日益增多,这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时代特征,党为了执好政,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应该适应潮流,引领潮流,而党的工作和建设靠党员干部,只有党员干部适应时代潮流,引领潮流,具备现代化意识,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这点看,就是因为人们关心党的工作和建设所以对陈建国的话记忆犹新。
二是互联网是党员干部拓宽视野、学习、进步的平台,现在社会瞬时万变,干部的思想、视野、能力、水平关系到我们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就比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栏目众多,在这里可以学得新知识、更新观念,能够及时了解各地各地区领导干部工作动态,某个地区、某个领域工作最新成果,好的工作思路、经验,干部都可以随时点击、浏览、学习、借鉴。当然还有很多中央主流网媒如新华网,地方有红网等也是值得浏览,人们关心干部有没有“第五习惯”,说到底关心的是干部解不解放思想、更不更新观念、提不提高能力、追不追求进步,所以陈建国的话让人记忆犹新。
三是网民对互联网作用期望高,网络社会没有“身份屏障”,人们借助论坛、博客、留言,尽情表达,我认为网民不仅仅是好奇地赶赶时髦,也是有所求,我归纳有3方面:一是现代社会公民参政议政意识提高,他们想通过网络平台掌握国家发展方向,发表个人建议,监督政府施政;二是利用网络充电、学习、抒发个人情感,减轻工作压力;三是网民有利益诉求,往往因为个人利益受损,许多诉求信息传送到有关部门,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扭曲、失真甚至隐匿,利用网络迅速反映,难怪有网民直接说:“书记来了,事情就好办”,人们诉求心态明显。正是广大网民想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建议、压力、诉求向各级领导、有关决策部门反映,希望得到重视,所以希望干部都有“第五习惯”,人们有这样的期望,也就对蒋建国的话记忆犹新。
可见,无论从党、国家、干部、群众利益等方面去考量,上网都理当成为干部第五习惯,甚至成为干部第三第四习惯都不过分,可喜的是很多省委书记、省长也成了网络明星,这就是潮流啊,适应互联网潮流,引领互联网潮流,必定有利于政府更好改善民生,有利于干部了解真实民意,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国各级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