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全国深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禅城交流会在禅城区举行,来自全国的信息化专家学者、15个城市代表齐聚禅城,在研究总结禅城一门式改革经验基础上,探讨如何深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信息惠民。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禅城近3年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不断实践,逐渐形成标准化的产品,为其他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提供了借鉴。”
成效“一门式”近50%事项即时办结
据了解,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之一,佛山“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成效获得全国关注,其中,从2014年3月启动的禅城“一门式”改革成效突出。
在当天交流会之前,与会人员前往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魁奇路自然人“一门式”大厅、智慧新城法人“一门式”大厅、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实地考察体验禅城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禅城自然人“一门式”一个窗口可受理306个事项,群众办事等候时间缩短为5—10分钟。同时,近50%事项实现即时办结,而限时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7.5个工作日。而在少带材料方面,目前减少申请材料的事项达70项,共计减少申请材料101份,47种材料实现复用。
而法人“一门式”570个法人事项已纳入系统,并开通24小时网上大厅方便企业办事。目前,1/3的申办人选择在办公室或家里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进行网上办事,1/5的业务在非上班时间通过网上提交。截至8月30日,智慧新城大厅合计办理业务38829宗。
在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方面,目前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各种数据的存储共享与业务协同,并接入了数字城管、污染源在线监控、安监管理、流动人口等9大职能部门系统平台。
“禅城‘一门式’改革实现了无差别、标准化的信息审批体系。”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介绍,在过程中获得的各项动态精准数据,又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在不改变部门体制格局情况下,禅城实现了“一门式”信息化服务,通过自然人和法人事项分开改革,让市民感到方便,同时该系统呈现模块化,可复制的特点,便于推广到其他城市。
计划力推“政务应用一张图”支撑政府精准决策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信息化专家学者、15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及其他城市代表围绕“深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地方信息惠民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共同交流探讨。
在交流会上,佛山市副市长黄喜忠表示,佛山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着力点和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全面打造“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佛山模式”。
禅城区委常委殷辉介绍,在“一门式”改革基础上,禅城正在推动数字禅城政务应用“一张图”工作,“一张图”即以国土1:500地图矢量图、卫星影像图、大比例尺地图和真三维等基础地图为依托,以图层形式叠加城市管理、三防、安监、应急等领域数据资源,通过不同专题领域业务及部件数据的分析和展示,逐步实现“人、事、物”与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联网,提高各部门各类城市管理资源的共享利用,有效支撑政府的精准决策。
中国信息协会特约副会长、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指导专家组专家何华康表示,禅城今天的成果非常不易,背后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事实上信息惠民核心是“服务”二字,“中心城区是企业和市民与政务服务接触最紧密的地方,禅城经验值得其他试点城市学习借鉴。”他表示,希望禅城未来增加网上自助服务,并乐于看到整个佛山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整合。
数读禅城成效
◎自然人一门式
一个窗口可受理306个事项,群众办事等候时间为5—10分钟,近50%事项实现即时办结,限时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7.5个工作日。减少申请材料的事项达70项,共计减少申请材料101份,47种材料实现复用。
◎法人一门式
570个法人事项已纳入系统,开通24小时网上大厅方便企业办事。1/3的申办人选择在办公室或家里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进行网上办事,1/5的业务在非上班时间通过网上提交。截至8月30日,智慧新城大厅合计办理业务38829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