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开设的大型互动访谈栏目“书记来了”正式亮相。上午10点半,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率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中共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詹永杰作为首批嘉宾,做客“书记来了”栏目,以“创新基层党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题进行“三地”(北京、武汉、荆门)连线,在党建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据人民网消息)
这消息的确让人有点欢欣鼓舞的味道,它带给我们的至少有这样的新鲜感:1、湖北这个中部城市,一向在解放思想中说得多,实在的少:在对外开放中研究得多,落实得少,这一次,将以党建为突破口,在统筹城乡党建上创新,进而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有新作为。2、组织部门这个相对神秘的部门,一向在很多问题上透明度不高,让基层群众有敬而远之的感觉,但这一次能面对有2.53亿之众的网民,能够真正面对那些看不见的面孔,看得见的尖锐问题,甚至是内部干部的不太帮衬的提问,的确需要勇气。3、作为书记来了这一栏目的第一期,湖北能够积极主动地上,敢于上勇于上,显见得,湖北这一届领导,对网络的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态度。领导起码关注网络动态、关注网络民生,湖北的主流网络媒体近期开展的一些活动,对于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难题、解决关系民生的问题都有极大的帮助,领导绝对看得到。要讲网络执政能力,湖北已走在前列。这应该是湖北网民应该感到高兴的。
纵观整个访谈过程,对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我们看到了理论的认识高度,看到了基层实践的深度,也看到了深入推进的难度,在探索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让网民知晓、理解、出主意,我理解这是尊重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于此,所谓书记来了,希望来了,也有几层意思:
1、书记来了,事情好办了。书记亲自听到民声,这个民声还是在无障碍的情况下发出的,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这样很多事情直达上听,免去了基层民意上传时的损耗,特别是不像书记实地走访时,百姓想说得什么,还得看在陪的当地干部的眼色,生怕说错了有小鞋穿。这对于解决一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书记来了,基层干部要注意了。书记来了,体现了一种导向,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尊重民意,关注民生的态度。基层的干部们当跟上这种态度,好好审视一下自己,该收敛的收敛,该加强的加强。如果真是这样,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有提高了。
3、书记来了,希望经常来。不能只做这一次,要加大在省内和普通网民的交流力度,多听取网友现场提问,让那些善于弄虚作假哄骗领导的干部无法隐形;让那些民间智慧充分迸发,对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4、书记来了,希望有更多的书记来。不仅省委书记要常来,县委书记更要来。还可以就一个更具体的问题来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形成全省上下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