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青岛市公安机关发布了《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便民服务措施》,《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务求在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等方面,打造“互联网+公安”新服务,不断提升管理效能、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此次发布的便民服务措施,包括精简群众办事提供证明材料、行政审批清单、升级公安网上服务平台、改进道路交通服务管理、改进户政服务管理、方便群众办理出入境业务、提高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改进网络安全服务管理、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共9类19条。
取消“奇葩证明”
针对群众反映的“奇葩证明”和有关部门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的证明过多过滥等问题,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规范派出所开具证明的工作意见,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证明事项,明确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范围,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对于能够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法定身份证件证明的事项,如公民姓名、曾用名、性别等,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对于各政府部门间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共享、核查等手段核实的事项,可以不再需要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比如,因公民个人或者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填写、录入差错等原因,致使公民在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的登记信息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登记信息不一致,需证明两者为同一人的,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核查,公安部门根据职责提供必要协助。对于公民在办理相关社会事务时,无法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法定身份证件证明的事项,需要公安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的,比如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由公安派出所根据具体情况,按规范予以办理。
列出43项行政审批清单
公安机关全面梳理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在青岛政务网、青岛公安网向社会发布(涉密事项除外)行政审批事项名称、办理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条件、办理流程以及承诺期限,并提供电子文档下载服务。同时,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公安出入境、交警专业分大厅提供服务指南,方便群众取阅。
据了解,市公安局从2014年开始对涉及公安机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经过三次梳理调整,最终形成青岛市公安局行政审批清单,共有行政审批43项,其中边防1项,禁毒1项,治安17项,交警9项,出入境12项,消防3项。
青岛公安App本月落地运行
青岛公安升级公安网上服务平台,完善青岛公安网门户网站功能。青岛公安手机APP及青岛公安新版微信公众平台计划于今年8月份落地运行,开通后将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网上服务,进一步拓展公安宣传、警民互动、网上办事服务渠道。
据了解自2010年青岛公安网门户网站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民生诉求的“一网受理、一站办结、一口回复、一线回访”。截至2015年底,青岛公安外网网站总访问量达3600万人次,网站日均访问量保持在3万人次以上;受理群众网上信息查询1488余万人次;受理网上业务办理事项8万余件,办结率为96.7%。今年3月28日,青岛公安新版外网网站上线运行,网站设置“发布”“服务”“互动”“新媒体”“政府信息公开”五个版块,将以网站为依托,加快推进网站手机APP、微信建设,打造公安外网、微博、微信、民生警务平台、移动客户端一体化的公安网上服务平台。
国内驾驶员可在青岛市补换领驾驶证
2016年年底前,争取科目一、科目三考试全部下放至各区、市,方便群众就近考试。实施驾驶证异地申领和审验,放开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异地申领限制,外地考生可在我市学习培训、报名考试、领取驾驶证。全国范围内驾驶员可在我市补换领驾驶证、参加驾驶证审验、提交体检证明。允许重新申领驾驶证直接考试,驾驶证被注销等有驾驶经历的人员,符合重新申领驾驶证法定条件的,可以不经学习直接申请驾驶证考试。
事故处理、理赔实现“一站式”服务
推进互碰自赔、保险理赔中心等快处快赔机制向公路和农村地区延伸。加强同保监部门、保险行业协会的协调沟通,2017年年底前,争取在各区市设置一处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2016年年底,在市南区、开发区、高新区建成3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联调中心。在中心城区,将交警日常勤务分为警区勤务、中队勤务和高峰事故勤务,“警区、巡逻岗、固定岗”三类岗位共同组成了“面、线、点”的协同体系。初步划分了50个警区,每个交警中队设有2至3个警区,每个警区设有3个警组轮流执行警区勤务,主要负责交通事件的应急快处及根据指令查处交通违法等。除执行警区勤务的民警外,将交警中队警力分为巡逻岗和固定岗,主要负责辖区道路交通违法整治以及指挥疏导。在全市高峰时段设置9个事故处理岗,负责片区内适用一般程序事故处置工作,并就近根据指令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其四,警组的执勤时间和换岗时间、巡逻岗和固定岗的执勤时间和地点,由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大队、中队三级会商研究确定,提高用警效率和岗位部署的精准性。同时还将依托智能交通服务系统,推进交警勤务模式改革,划分交警巡逻管区,调整122接处警流程,提高主要交通路口、路段的见警率和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
优化交通出行诱导服务,通过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qdznjt)、“青岛智能交通”手机APP和青岛公安交通信息服务网,提供实时路况、路况快照、机动车违法微信提醒等功能。在现有交通违法信息查询服务基础上,通过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向群众提供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图片信息。“路况快照”功能是使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黄岛区、开发区及青岛辖区高速公路区200余个高清视频监控,每15分钟进行一次路况拍摄,供市民实时查询,直观了解道路交通状况。
深化社区“微循环”工程。为缓解社区道路交通“出行难、停车难”现象,推广道路微循环社会化建设和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施划停车泊位等措施,改善开放式小区路网通行条件。2016年,在市南红岛路社区、市北辽源路办事处兴安路片区、永吉路片区实施“微循环”,并逐步向其他社区延伸推广。
现居住地可办理身份证换领
为方便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完善居民身份证省内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方便群众异地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和就近办理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丢失招领。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工作。2016年7月1日起,到期换领也可以在现居住地申请办理。2016年7月起,我市同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吉林(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除外)、浙江、河北、陕西、江西、重庆11省(市)先期双向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其他省(区、市)将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逐步推进。目前,全国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已办理422个、挂失申报324个、丢失招领8个。
开通省内跨地域户口迁移信息网上流转业务。本市户籍人员迁往省内其他地市的,省内其他地市户口审批通过后,不必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可直接在省内其他地市办理落户手续;省内其他地市户籍人员迁往我市的,我市户口审批通过后,不必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可直接在我市办理落户手续。为方便群众查询身份证的办理进度,提高使用信息系统为群众办理相关事项的能力和效率,开通了居民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服务。群众可以通过青岛公安网、青岛公安手机APP和青岛公安微信公众号,查询居民身份证办理审核、制证、发放进度。
出国境证件办理不再需要户口簿
今后办理出国境证件一般只需提供身份证,不再需要提供户口簿,而且可以不再提供部分材料的复印件,由受理部门自行采集。但没有办理身份证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仍需提供户口簿作为身份证明。申请人办理赴台应邀、商务、乘务、学习签注时,不需再提供入台许可证,仅需提交台办出具的批准函件和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即可。
同时出入境管理局增设办理渠道,申请人办理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以及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时,既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出入境证件网上预约,下载“出入境移动” APP进行预约,可以随时查询证件办理进度和预约情况,方便申请人提前做好出行安排。该项预约程序于今年3月上线运行以来,受到申请人的欢迎,网上预约达到办证总量的90%以上。
研发启用电子港澳证复次签注自助受理和公民出国境证件自助受理、发证一体机,增加网上预约、表格打印功能。研发配备集“纳指纹、现场拍照、个人签名、挂接制证照片”于一体的“前台通”等智能化自助办证设备,办理人只需持身份证和需办理的证件,一分钟便可以在“前台通”上完成办理。此外,出入境管理部门将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对原24小时自助受理区扩容改造,增配7台上述设备,方便申请人24小时自助办理。
足不出户完成公章备案
为解决办理公章备案、公章咨询、领取公章等业务相互掺杂,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问题,治安管理部门研发了公章备案网上查询系统,在青岛公安网(www.qdpolice.gov.cn)建立“公章备案入网查询”模块,录入全市企业单位备案公章信息。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登录后,足不出户便可实时查询在公安机关进行公章备案的单位名称、备案公章数量、公章编号、公章类型、审批日期等基本信息,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为群众降低办事成本。下一步,还将拓展查询渠道,争取今年年底前开通公章备案微信查询服务。届时,企业和个人只要通过添加青岛市政府的“城市服务”微信号和青岛公安微信公众号,便可实现查询服务。
推行网站备案“一站式”服务
依托全国互联网站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为互联网站开办者提供包括备案信息网上提交、备案进度实时查询、变更情况动态更新等在内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实现网站备案管理无纸化。全国互联网站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市局网安部门在网站日常监管工作中加强宣传,建立网站工作QQ群,下发网站备案工作流程,指导互联网站开办者掌握平台的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已通过该平台备案网站1563家。
为10万辆电动车免费安装GPS
为提升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将在全市推广安装电动车“电子卫士”系统,2016年计划安装10万个,为群众免费提供三年“电子卫士”防范服务。车辆所有人提供车主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居住证)、车辆购车发票(摩托车、大型货车需提供车辆行驶证)、电动车出厂合格证等材料到各市安装点办理。安装点将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并留档(如车主无法提供原车合格证、发票的,要有车主所在单位、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证明),将车主的身份证号、车架号(车牌号)及联系方式“三要素”信息汇总与唯一“二维码”进行匹配,在四类车车架和电瓶等重要部位、部件安装防盗设备“电子卫士”。“电子卫士”安装后,用户可以下载用户版APP软件,方便日常管理。
同时,加强社区民生消防建设,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力争年内100%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的街道和50%的社区建成微型消防站。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社区微型消防站应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兼职或志愿人员,根据扑救本社区初起火灾的需要,配备消防摩托车和灭火器、水枪、水带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具备条件的可选配小型消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