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台河市政务服务中心注意到,以往市民排长队办理业务的场景减少了许多,几名前来办理审批事项的市民正围着一台自助服务机,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

 
  “没想到现在办业务这么简单,想办啥业务、需要啥手续,动动手就都知道,再也不用来回跑了。”一名正在操作自助服务机的市民说道。
 
  七台河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于2015年12月18日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以来,“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简便快捷的办事流程让办事“跑断腿”变成了“动动手”,为全面优化我市发展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审批事项“一网打尽”。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定位为“24小时在线政府”,市直行政审批部门非涉密事项必须全部纳入网上进行审批。目前,我市现有行政审批事项196项(322子项),除14项涉密审批事项外,其他182项行政审批已全部纳入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办理和数据监管。得益于网络的便捷,企业和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APP,随时进行业务查询办理。按照公布的一次性告知单要求,远程向审批部门提交行政审批前置要件,进行网上申报。行政审批人员则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按照审批流程设定的时限要求,通过网络进行审批。
 
  要办什么事、需要哪些手续、怎样填表、办结时间、审批的法律依据等都一目了然。这种远程申报、在线受理、网上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市民“跑断腿”的历史不复存在,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了市民临柜次数,同时也减轻了窗口压力,让审批效率最大化。
 
  精简流程提速加力。按照省政府网上审批提速要达到30%以上的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采取自行调整和协商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先后3次共六轮对纳入网上审批的事项分别进行了流程优化、时限压缩和前置精简。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共涉及13个部门,优化流程80个,流程优化率24.8%,环节压缩率4.9%;在压缩审批时限方面,共涉及40个部门,涉及审批事项273项(含子项),其中最多压缩时限70天,最少压缩时限3天,原322项审批(含子项)法定时限总和由7242天压缩至4186天,压缩了3056天,压缩提速率达到42.2%;在精简审批前置方面,共涉及21个部门,涉及105项审批(含子项),共精简前置件172个,占总审批事项的28.2%,占总前置件数量的6.6%。同时,严格控制业务办理时限,由受理登记监察系统对业务办理流程随时追踪,对于超期未受理的业务进行提示。一系列的数字后面,无不彰显着市政府大力推行简政放权的决心,简捷的审批流程犹如一针“强心剂”,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审批环境。
 
  “两个中心”形成合力。在做好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实体大厅的建设。通过加强窗口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实体大厅主要负责全市所有审批事项的受理和办结,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行政审批的网上办理和流转,确保企业和群众通过实体大厅“一口受理、一口办结”,审批部门通过网上审批系统流转资料、办理审批,监督部门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全程监督审批。“两个中心”并轨运行,形成合力,共同助推行政效能的提升。
 
  “规定动作”用权透明。网上政务服务系统集公示、申请、审批、监察等功能于一体,全市审批事项的“一次性告知单”“审批流程”“所需要件”“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内容,都公开在系统中。设定工作人员在审批时的“规定动作”,出现异常操作电子监察系统将及时进行警示、流程控制,确保了审批过程可监督、可控制、可问责。同时,通过法制监督系统,法制部门可以对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对法律依据不充分的审批事项直接清理,对收费标准不明确、乱收费等行为及时转办立案调查。网上政务服务中心还建立了政务公开板块,将所有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时限、办理条件、审批结果在网上进行公开,便于群众实时了解办件情况,有效参与监督。
 
  据介绍,截至8月8日,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已累计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803件,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已成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力量,正全力助推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