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通过网络发帖辟谣,展现出接受群众监督的姿态,无疑值得肯定和赞许。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一种姿态的展示,那么,与公众所期待的监督,实则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这种姿态的展示,根本无助于提升公众对于官员的认识,最终只能博个乐于监督的虚名而已。
10月19日,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王伟成在当地的网络论坛中发了一个题为《我对B R T工程为什么这么热心和积极?——市长王伟成对网民slala的回复龙城茶座》的帖子,称网民slala在10月6日该论坛所贴《造B R T到底好在哪???谁受益了!!!》的帖子为“造谣诽谤”。许多网友对市长王伟成没有运用政法机关的力量对待造谣者,而是在网上发帖以正视听表示支持。 据10月20日《信息时报》
对于在网上造谣诽谤自己的行为,身为大权在握的市长,其实有多种应对之策。比如,只要一个暗示,肯定立马有人出面,下令删除网上的帖子,封杀相关论坛,或者采取进一步措施,像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辽宁西丰京城抓记者案等事件中的官员一样,凭借手中权力,动用专政工具,对“造谣生事者”进行清算。
或许正是因为近几年网友见识了众多因言获罪的事例,才更加感到常州市市长这一做法的可贵之处。毕竟,这种由市长出面,敢于正面回应“造谣诽谤”的举动还极为罕见。正如舆论所认为,市长“发帖辟谣”凸显接受群众监督的姿态。
市长通过网络发帖辟谣,展现出接受群众监督的姿态,无疑值得肯定和赞许。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一种姿态的展示,那么,与公众所期待的监督,实则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这种姿态的展示,根本无助于提升公众对于官员的认识,最终只能博个乐于监督的虚名而已。
从根源上分析,网上出现“造谣诽谤”市长的帖子,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恶意的动机,那么,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公众对于政府的某些决策缺乏了解,或者说,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征求市民意见,向市民介绍某个决策事项的意义,而这正说明是由于政府部门工作不到位所致。
“说建设BR T的目的是我和政府机关的领导要捞钱,这是不道德的。用胡编乱造的做法来诽谤人,更是丧失人格的。”“BR T工程项目建设中,没有我的任何亲戚参与,一个也没有。说这个项目承包给了我外甥,简直是编出的天书。”市长以这种带有很大情绪化的尖锐、甚至偏激的措辞来回应,显然也无法打消公众对于“捞钱”的质疑。公众之所以对这一回应表示认可,很大程度上,不过因为这种回应所展示的态度而已。说不是借机捞钱,谁来作证?说项目没承包给自己亲戚,那么招标过程,能否公布一下?
从市长回帖辟谣的举动应当看到,有了诸多前车之鉴,官员在对待网络舆论方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大度,这无疑是种可贵的进步,但如果仅仅止步于表面的热闹,而不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类似这样的举动,不过徒有虚名。毕竟,民主决策,信息透明,官员家庭财产公示才是打消公众疑虑的最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