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干部经常上网,41.67%的干部偶尔上网。近70%的干部有“触网”的经历。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纷纷上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为网友瞩目,也为世界瞩目。他们的“网力”——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推动工作的能力,也进入人们探讨的视线。(10月8日《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网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意,注重民生的重要途径。从每次重大事件的发生,从每项重大举措的出台,网络媒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全方位报道,网友们以满腔热情进行评论,网络起到了强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可以将党的大政方针,本地的方略举措广而告之。同时又能快速的聚集民意,广泛的问计于民。中国互联网越来越凸现其表达民意和制造舆论的优势,许多网民通过网络新闻的时评、论坛、社区等方式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空间。
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新的历史时期信息瞬息万变,新的情况不断涌现,领导干部要了解情况,集中民智,掌握实情、听到真话,求真务实,光听汇报,看材料,或者偶尔下基层调查还远远不够,网络的时效性,信息的全面性以及民意的真实性,为领导干部做出符合民意的决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官员上网不仅能了解国内外大事小事,掌握变化着的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同互联网结下了解之缘,有的领导干部在网上开博客,有的以真实身份上论坛,有的欢迎网友“灌水”“拍砖”,有的把上网当成第五习惯,有的希望网友拍出有水平的“砖”,有的领导干部还有了QQ号。近70%的干部有“触网”的经历,说明网络不仅成为领导干部的首选信息渠道,而且也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途径。
领导干部上网不是为了赶时髦,不仅是凭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运用网络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最大范围的了解民意,是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转变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水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模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行程中,在市场经济推向深入,民意民情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上网更利于从实际出发,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近七成领导干部“触网”,展现出政坛新气象。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渠道更为宽广,关系更为紧密,现代意识、开放意识更强。通过互联网重民意、听政声、集民智,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网,表明领导干部更愿意听真话、查实情,执政风格越来越亲民、自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