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正是应势而生,彻底结束了机构组织“有网无证”的状态。
一个单位的域名和网站名称是该单位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的“门牌”和“标识”。在现实生活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常有特定的标志,有统一的挂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然而,在虚拟的网络里,这些单位的域名和网站名称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规范,以至于造成近年来利用与政府机构网站相似的假网站招摇撞骗的刑事案件的发生。
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查处并关闭的47家打着“维权”、“反腐”等旗号进行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假网站,其中就有“中国预防腐败网”、“中国预防腐败调查研究中心”等与政府网站相似的违法网站。而这些网站特点基本相似,都是假冒国家机关或公益组织名义,以“反腐”、“维权”、“监督”为名招摇撞骗、敲诈勒索。有的还以承包记者站、培训会员或记者为名,以数千至数万元不等价格叫卖假记者站牌和假记者证。 部分网站还结成“经营同盟”,相互勾结,对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实施敲诈,情节恶劣,危害严重。
当今世界,网络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据悉,过去的一年,中国有上百万家网络被黑客植入后门。其中,29.2%的网络存在高危漏洞,8.7%的网站遭遇黑客纂改,而政府网站已成为漏洞攻击的重灾区,全年平均遭受攻击次数高达5471次。
此次,网上名称的规范,机构组织网上“身份证”的建立,从源头上切断了恶意纂改网站地址等黑客攻击手段。同时,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作为注册管理机构,也将对“政务”和“公益”域名及对应网站进行实时安全监控,以确保域名与网站的安全运行。适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中央提出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网上名称管理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赋予机构编制部门新的使命和职责,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名副其实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