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经信委发布2013年度山东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少军在报告中表示,2013年评估企业涉及到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电子和医药等8个行业,各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得分分别为:轻工47.9、纺织43.5、机械47.2、化工48.9、冶金38、建材47.3、电子信息51.6、医药47.5,除冶金行业因受宏观政策、市场因素、节能减排等外部环境影响,得分有所下降外,行业间得分比较均衡。
杨少军表示,山东是全国经济重要省份,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9.6%,居广东、江苏之后,列第3位。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44.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我省工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均有分布。15个大类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轻工、机械、纺织、化工、建材、冶金和电子,占85%以上的比例。
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体系,推动两化融合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具体做法如下:
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
开展区域试验,制定了《关于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选择济南、烟台等10个市县作为两化融合试验区,探索区域两化融合新模式。
组织试点示范,印发了《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培育和认定实施方案》、《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培育办法》,围绕智能制造、综合集成等专题,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加大技术改造,推动实施我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五是加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发布了全国首个《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开展了2012年度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成立了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评测中心,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此外,还组织了“两化融合助企行动”等宣传培训活动,强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