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姜盼: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哈尔滨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哈尔滨市抢抓政策机遇,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不断打造安全有序市场环境,为推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积蓄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市相关工作推进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红,请她进行主旨介绍。参加本场发布会的还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西杰,市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向英,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红进行主旨发布。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红:各位记者朋友们,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荣幸和大家分享促消费工作情况,并介绍今年商务领域促消费工作安排。
2024年,全市商务部门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立足冰雪资源禀赋,抢抓文旅“出圈”契机,助推“冷资源”变“热经济”,推动消费市场稳中有进,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59.1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投入政府促消费资金1.5亿元,实现销售额61.4亿元,拉动消费40.9倍;兑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实现销售额118.4亿元,拉动消费9.9倍;新登记住宿类市场主体7518个,同比增长264.9%;餐饮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51.1%;社区商业便利指数同比增长14.8%;全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6.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6%)。
2025年,我们坚定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总要求,锚定“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两大目标,实施“商务为民”“服务助企”“乐购尔滨”三项行动,促进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相融合,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消费供给相协调,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一、商务为民,支撑消费市场增长。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通过以旧换新政策与促消费活动稳固消费基础。在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方面,按照省安排,我市已经启动实施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以及家电、数码、智能家居等以旧换新行动,动员推荐全市195家车企、230家家电和数码企业、475家门店全覆盖参与,拓展京东、天猫、抖音等线上平台同步开展以旧换新活动,18家平台企业实现“卖全省”,为广大市民以旧换新提供便利。一季度,家电和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47.7万件,实现销售额14.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申请补贴17440台,实现销售额24.6亿元。在举办促消费活动方面,组织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场都精彩”贯穿全年的促消费活动。一季度,我市结合亚冬会和文旅火爆实际,在汽车、百货、超市、餐饮、电商等领域累计投入政府补贴资金近8000万元,开展“乐购亚冬 券动元宵 助企惠民”等促销活动,实现销售额26.4亿元。下步,我局将继续办好西餐文化节、春秋车展、公益车展、汽车下乡等主题活动,鼓励区县(市)与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全年力争举办促消费活动百余场以上,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二、服务助企,促进消费品质升级。培育传统企业,推广本地特色产品,扩大我市商贸行业品牌影响力。一是推广老字号产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举办“老字号嘉年华”系列活动,推广我市老字号品牌。组织老字号、地方特色产品企业参加国内知名展会,为老字号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塑造我市特色品牌形象。二是培育哈埠餐饮品牌。开展“小盘菜”推广专项行动,持续更新发布哈尔滨美食地图、老字号地图、名店地图,适应游客需求。挖掘哈尔滨美食资源,围绕俄式西餐、杀猪菜、铁锅炖、烧烤、冷水鱼等地方特色美食,举办餐饮促销活动,传承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擦亮“名菜”“名厨”“名店”招牌。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开设门店,打造尔滨地标餐厅。三是提升住宿服务质量。指导酒店行业协会制定住宿服务地方标准,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升住宿行业服务品质。开展酒店接待能力培训,提升住宿服务保障水平。鼓励住宿经营主体依托冰雪旅游、欧陆文化等资源,开发音乐之都、冰雪之都等主题房型,打造度假酒店集群。
三、乐购尔滨,创新打造消费场景。开拓消费新模式,助力发展新业态。一是搭建时尚消费平台。引进市内免税店、快闪店,探索消费新场景,打造道里菜市场老字号街区项目,实现文旅和商业融合,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消费选择。二是构筑电商消费生态。持续举办“哈尔滨电商直播节”活动,加强与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和MCN机构合作,建立“尔滨好物专区”,集聚达人流量优势,积极拓宽本地产品销售渠道。制定网络店铺专项培育计划,开展“尔滨”品牌网络营销推广行动。三是增加消费场景供给。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第二批先行区试点。持续推动国家和省示范步行街建设工作,发挥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街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城市会客厅。布局夜间特色美食街,支持开设24小时便利店,繁荣城市夜间经济。
总之,提振消费是商务部门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以守正笃实、驰而不息的精神,巩固消费基础,挖掘消费增量,优化消费环境,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大家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主持人 姜盼:感谢王红副局长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
新华社记者:我们关注到哈尔滨在推行放心消费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效明显。那么请问,接下来在营造安全有序消费环境方面,哈尔滨将有哪些务实举措?
主持人 姜盼:谢谢,您的问题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梁西杰副局长回答。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西杰:感谢您的提问。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服务民生提振消费、提升软实力,一方面助企发展激发活力、夯实硬基础,持续营造放心消费好环境,助力提振消费信心。
我们以推动放心消费为抓手,聚力提升消费品质,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一是打造放心消费品牌。在重点商圈、知名景区推广复制放心消费街区。聚焦游客热门“打卡地”,计划新建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暖心服务。二是升级涉旅服务标准。突出夏季休闲避暑、冬季冰雪旅游优势,加强涉旅服务标准供给,加快制修订一批冰雪旅游产业、宾馆住宿、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行业服务标准,提升消费品质。三是构建价格监测体系。加强涉旅价格监管,推行“动态监测+协同共治”模式,加强酒店客房等重点领域价格研判、异动预警,引导经营主体价格自律。四是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部位、敏感时段,严厉打击食品、价格、计量、虚假宣传、侵权假冒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守护安全消费。
当然,一个好的消费环境背后,一定有一个活跃健康的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竞争生态和营商环境,也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内容。
我们以企业便利化改革为牵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市场蓬勃健康发展。一是在企业开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的基础上,开通了企业变更、企业注销、企业迁移一件事办理系统,实现了企业注册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二是扶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转企”由“一废一立”改为变更登记,延续原有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字号、商誉,彻底解决了“个转企”难题,1000余家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三是“企业开办+开业”“无感续证”“个体执照E站通”“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专函验证”“智能审批2.0系统”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先后落地见效,为新开办企业赠送装有营业执照、一套印章、惠企政策和贷款政策宣传彩页的“大礼包”57583个,为申请人节省费用1294万元。企业开办平均用时38分钟,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我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达19.31万户,同比增长15.46%,增长速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二,东北三省位居第一。
消费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紧扣全方位扩大内需,聚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全力打造“放心消费”“品质消费”“满意消费”,为提升消费品质、提振消费信心提供有力支撑。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市场监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 姜盼:谢谢梁西杰副局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央广网记者:在当前哈尔滨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2024年哈尔滨市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
主持人 姜盼:谢谢,您的问题请市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刘向英副局长回答。
市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向英: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投资服务局作为全市招商工作的牵头部门,坚持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充分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招大引强,因地制宜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4年,全市新入统落地招商项目242个,签约额1383.9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国内最大、年产180颗卫星的工大卫星总部基地项目竣工,计划上半年投产;联合飞机大型无人机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建成后具备年产1万架无人机产能。装备制造业,哈锅氢能综合性试验基地项目计划入驻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钦实新能源船舶与绿色港航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预计9月底前开工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全国最大国产化单集群中国移动万卡智算中心建成运营,算力规模达6900P,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天科技等20户企业提供算力服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友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产能加快扩增。生物医药产业,三联药业大输液(二期)、东方基因研发生产基地、华大基因超级测序工厂建成投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龙江学子创业园(一期)项目8条产线和检测中心已建成投产,超高纯铜材料产线预计年内投产;总投资77亿元的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国网待批复,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今年在创新招商工作举措方面,一是强化战兴产业招商精准谋划及招商。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挖我市龙头企业资源,建立以链主需求为导向的招商模式,开展精准靶向招商,有针对性引进一批高关联上下游企业。二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文旅资源优势抓招商。发挥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中电科49所等院校科研优势,深化市校所合作,用好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通过与基金机构对接合作等方式,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融合。巩固拓展文旅综合效应和后亚冬效应,围绕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三是强化平台招商。借助亚布力论坛、中俄博览会、哈洽会、投洽会、进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平台,突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重点企业家对接洽谈,力争新生成一批合作意向项目。四是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落地服务体系,及时解决项目对接、落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升“意向—签约—落地—投产”招商全链条转化效率,扎实推动项目落地。
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抓招商、上项目就是抓发展、促振兴的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加快谋划招引、落地实施一批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项目,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增动能,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姜盼:谢谢刘向英副局长的回答。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嘉宾们的介绍。当前,哈尔滨正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抢抓政策机遇,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我们真诚期待媒体朋友们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我市“扩内需、促消费、优环境”的生动实践,让更多人看见哈尔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奋进姿态!
最后,再次感谢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感谢中央和省、市媒体的网络直播团队,以及全国各地在线观看的广大网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