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载296名旅客的俄罗斯航空SU862次航班顺利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标志着俄罗斯喀山至三亚航线成功复航,这是2025年三亚空港口岸新增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4月15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次在三亚设立分展区,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的顶级游艇品牌将齐聚一堂,呈现世界顶级游艇的非凡魅力。
不断织密的国际航线,频繁到访的国际展商,让三亚与世界距离越来越近。
近年来,三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深层次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贡献三亚章节。
全力以赴确保顺利实现封关运作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三亚将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加以推进。
今年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任务,从全国、全省大局把握三亚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加快完善封关软硬件条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3月10日,三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三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热带滨海城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的决定》。会议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关键节点,以深层次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2025年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
三亚递出鲜明态度:封关运作,这是一场只能打赢、不容有失的关键战役!
今年以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多项数据创下历史新高。当前,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正加速推进,工人们加班加点,交叉推进航站楼屋面、幕墙工程、二次结构以及机电工程等工序施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核心工程T3航站楼已实现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封顶,力争2025年底完工。
让人期待的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凤凰机场综合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的需求,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及购物体验,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为做好封关运作基础设施准备,三亚纵向、横向双联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采取“日跟踪、周调度、旬报告”的方式协调加快推进实施。截至目前,该市实施封关运作的7个项目已按相关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其中,对比既定的时间节点,7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时间提前半个月,设备安装提前半年完工。
位于鹿回头半岛的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项目现场,各种查验设备已一应俱全。“口岸将不断优化通关手续,切实提高通关效率。”半山半岛帆船港市场及会员服务中心总经理陈小雨说,完善的设备将提升三亚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航运、物流企业入驻三亚。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打造三亚“亚太游艇之都”。在三亚国际游艇中心口岸建设项目现场,旅客通关联检大厅、室外封闭通道等全部建设完毕。“封关设施投用后,将有助于国际旅客入岛行李物品快速申报,保障禁限和应税行李的高效监管,提升国际游客在海南旅游的便捷度和舒适度。”三亚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三亚,一个个封关运作项目竣工投用,各项目信息化系统不断优化完善,保障了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顺利推进,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的有力注脚。
加快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之一。近日,三亚首票加工增值免关税货物通关。紫金黄金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圆钻式蓝宝石,在完成海关的相关手续后,顺利销往内地市场。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后,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提升了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封关运作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是管理和服务的升级。除了推进项目建设,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正通过一系列压力测试,提升封关运作“软实力”。
“零关税”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特征之一。2020年12月以来,“零关税”原辅料、“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三张清单”相继落地实施。去年5月,在海南省三亚口腔医学中心,一套医疗用设备经海口海关所辖三亚海关查验后批准使用。该套设备涉及货值约50万元,减免税款约9万元,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享惠主体扩大到事业单位后,三亚市公立医院首次运用该政策进口医用设备。
据统计,2024年,三亚凭借三张“零关税”清单为企业减免税款超1亿元,新增7家“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享惠企业,3家企业获批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资质,4家企业通过AEO认证。不仅如此,三亚去年还开通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
在三亚,2018年4月13日至今,“两个15%”所得税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累计减免款超60亿元,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2024年,三亚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上线功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市货物贸易完成309.1亿元,同比增长28.7%,服务贸易完成84.6亿元,同比增长54.2%。推出“跨国办”“跨境办”服务,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446家,同比增长65.2%。2018年4月13日至今,三亚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078家,年均增长76.3%。
邮轮游艇经济是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的重要动力。随着一系列扶持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改革举措相继落地,三亚围绕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游艇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增强,提升“千艇之城”能级,擦亮“亚太游艇之都”城市名片。
2024年,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吞吐量达到5.4万多人次,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三亚注册游艇超1400艘。游艇出海约12.79万艘次,占全省85%以上。
当前,三亚正全面落实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全方位、全覆盖、深层次、大样本综合压力测试,完善封关软硬件条件,统筹做好封关运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去年10月,三亚市日本企业孵化中心在三亚中央商务区太平金融产业港揭牌成立。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成立日本企业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选址、注册、开户等全流程的落地支持,解决了日本企业语言沟通困难、往返办理业务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的三亚,制度集成创新成为“解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金钥匙”。
更高效——
三亚精简了审批材料,更优化了审批流程,从被动管理转向了主动服务。2024年,三亚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266个高频事项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20天以上。
去年12月,三亚洋海船务实业有限公司向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递交办理《国内水路运输许可证》申请材料,经核查、现场踏勘、审核、制证等系列审批环节后,该局将审批时限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提速至2个工作日完成,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审批服务。
更便捷——
三亚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见效。1232个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一窗通办率达96.9%。与23个城市实现“跨区域通办”事项875项。
以三亚合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就相关报建事项,其向三亚中央商务区仅提交一张申请表和一份材料,当天便获得三项许可。此前,至少需要提交3张申请表、3套材料,并跑动3次,等待20天才能完成。
更优化——
推动“知产”变“资产”,助力企业融资发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致力于为企业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出“园区担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南繁育种贷”“先投后股”等多项政策与金融产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特别是“崖知贷”专项服务,整合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园区担保贷及专业服务,由“城小二”团队全程协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加速“知产”向“资产”的转化。
更贴心——
举办“民营企业家日”政企对话活动,出台《三亚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6亿元,为企业送上“定心丸”“暖心衣”和“强心剂”。
崖州湾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团队仅9人,在短短6个月内成功引进了近40家农业科技企业。其秘诀在于为企业提供的一对一贴心服务,企业从融资、用地到招聘人员等各方面需求,都能得到“城小二”的全方位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颗粒度’,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坚决落实好封关运作任务、项目、压力测试‘三张清单’,加紧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推动更多‘首单效应’变为‘规模效应’。”三亚市委深改办(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