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7.0版正式发布。普陀区立足“中华武数”科创布局,集聚技术平台、金融服务、创新孵化等服务机构,打造优渥创新生态之余,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普陀区内有2大功能型平台和10个国家级、32个市级和8个区级科技研发平台,分布在生物医药、电子电器、工业安全、鉴定服务等各个领域。”普陀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3年,区科委对这些科研平台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区级资助政策支持。

  2023年,普陀科技研发平台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合计新增授权专利160个、软件著作权登记数92个、参与制定标准8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4项、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4个、获市高新技术转化项目4项;在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上,为1.6万余家企业提供5万余次服务、为各类主体提供近7.6万次服务,实现销售(服务)收入17.4亿元,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22亿元,集聚产业上下游12家企业落户普陀。

  除了政策引领,普陀区科委还注重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投资发展计划和市场需求变化,推动政策精准匹配。据介绍,在为区内企业德爱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送“服务包”过程中,区科委了解到企业存在业务拓展的诉求,第一时间联络区研发服务产业专班的相关单位、区研发服务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等一起,举办了一场主题沙龙,并现场成立了“绿色新生”德爱威绿色涂装技术创新联合体,联手搭台帮助产业链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推广和业务对接。

  “作为一家总部落户普陀的企业,也是区研发服务产业联盟的版主单位,我们借助政府搭建,成立了汇聚区科委、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创新联合体,希望做大做强产业链,提升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成果转化的效率。”德爱威董事长李建华介绍说,下一步,将借助创新联合体,联通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发布相关需求,弥补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成果转化中的不足,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2023年,普陀区研发服务产业已经实现了区税13.1亿元,占比13.27%,同比增长13.51%。

  下一步,普陀区还将加强对科技研发平台科创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效利用,提升科技研发平台的创新显示度和区域贡献度,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特色营商环境,助力上海持续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