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又有新动作。11月22日,渝中区举行“发言人来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布活动。活动现场,渝中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邓光怀介绍了渝中正在推进的营商环境转变的“五大环境”;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金融办、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区人民法院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当起“店小二”,向在座企业相关负责人发布政策并解疑惑。
据了解,渝中区正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宜商环境转变,重点打造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五大环境”。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保障和基础,我们在创新举措上怎么塑造‘渝中诚信’品牌 ”渝中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薛俨现场介绍,目前渝中区已重点在解放碑、大坪、化龙桥等商圈打造“信用+商圈消费”新模式,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探索“信易+文旅”“信易+出行”“信易+医疗”等信用场景应用,不断扩大和满足消费需求。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信息公示、信息共享、约束惩戒、双随机监管等信用监管机制,让信用助推更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压减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信用主体自我约束、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管格局。
近年来,渝中区正打造优质创新生态,加快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助力渝中高质量发展。在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竞争力评价中,渝中区位列两省市第7、重庆市第3。渝中区科技局局长庞静现场介绍,渝中区在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方面,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8家、完成率112%;新增科技型企业255家、完成率256%;新增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在落实惠企政策方面,支持115家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金额达1.67亿元;兑现189家企业(科研机构)科技金融扶持政策,金额达1256.3万元;为12家企业新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059万元;举办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对接会,帮助52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0.65亿元。同时还通过组织举办“双倍增”、高企认定、研发加计扣除、孵化载体建设、银企对接、人工智能技术沙龙等主题活动优化创新服务,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在激励等方面下足功夫。
此外,渝中区金融办主任蒋学荣围绕“聚力金融优质服务做优企业融资对接”话题向企业作了介绍,推动金融服务升级帮助解决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渝中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刘畅则围绕政务服务升级向企业作了发布,渝中区正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得到企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针对市场准入升级打造“渝中·易企办”服务品牌方面,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洁在介绍,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了让各类经营主体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变化,实现市场准入提速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在推进法治环境升级方面,实行“一件事一次办”便民诉讼服务以来,渝中法院12368热线接听率99.52%,热线评价满意度99.51%。
据渝中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晓介绍,近年来,渝中法院大力推行“一站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车通办”,推动实现人民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有力提升市场主体诉讼便利度。据了解,渝中区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区,自主研发“经纬云端小马”智慧诉讼服务平台,打造了“车载便民法庭”和“云上共享法庭”等,线上+线下提供服务。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