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

  8月1日,《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基本术语》开始在我国军队中实施。该标准规范了军队政工信息化基本用语,填补了国家军用标准体系中军队信息化术语的空白。总部一位首长称赞说:“抓住了军队政工信息化标准建设,就牵住了军队政工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你们做成了一件顶天立地的大事情。”

  做成这件“顶天立地”大事的就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的教员们。

  让政治工作信息化也有军用标准

  这是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模拟演练,政治指挥员根据战场发展态势,通过政治工作指挥信息系统给参演部队下达了“心理防护”的指令。接到指令后,某炮兵分队紧急启动心理作战预案,派出心理战小分队展开防御作战。这时,导调组却亮出红牌。原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组织官兵进行战场心理教育。导致错误的原因,是指挥员对“心理防护”指令的理解出现偏差,错把“心理防护”理解成“心理防御”。

  没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这件事让该系领导深深感到,要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必须加快政工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而基本术语的标准化则是政工信息化标准化的基础。

  从2007年开始,该系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着眼政治工作信息化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围绕政工信息化基本术语的编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联合攻关,收录了涵盖政治工作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作战指挥等方面的相关术语,共250多条。他们组织专家对入选词条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述方式进行阐释,撰写释义条目及英文对应词。为确保基本术语的科学性、规范性、通用性,有时为了一个术语的准确释义,他们专门走访总部、院校和部队,向一线的领导、专家和指战员请教,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专词”研究求证。

  今年1月,这项成果顺利通过全军专家组的评审,并被批准为国家军用标准,于8月1日起施行。

  让网络阵地“活”起来

  2004年暑假,军事信息管理系黄海鹰副教授等人到驻云南某边防团调研,带回来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边防团所属分队分散在近千公里的边防线上,最远的一个分队离团部有300多公里。为提高部队信息化执勤能力,团里在两年前就建起了局域网,连通各分队。他们在调研时,却发现一桩怪事。当时,正值这个部队开展主题教育,半年里,该团宣传股的一名干事带着宣讲提纲,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足迹遍布所有执勤点,累计行程达上千公里。由于工作辛苦,成绩突出,被团里荣记三等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