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1日电 2011年1月1日零时起,岚山区7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5个村(居)卫生室(所),共同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该制度运行半年来,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6.8%,住院人均费用平均降幅17%。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也为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思想观念和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更新;基本药物零利润造成收入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不足;由于职工工资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加之编制内缺口较大,导致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被动性等。为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基层运行新机制,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奠定基础,岚山区卫生局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在理论探讨、走访调研、科学论证、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了三项建设性创新改革。
开展“健康社区行”活动,实行“六个一”服务,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平台保障
为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促进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岚山区卫生局以“六个一”服务为载体,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抓手,创新开展“健康社区行”活动。
一是以“六个一”服务为载体,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家门口。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六个一”服务,即上门送一套健康资料、签订一份健康保健协议、建立一份家庭健康档案、提供一次健康指导、留下一张工作名片、征求一条工作意见。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深入村居社区,了解群众之所需,问群众之所求,为群众送上一套健康资料;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服务,与服务家庭签订一份服务协议;将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等记录在案,为其建立一份家庭健康档案;对确诊慢性病患者进行一次随访,提供一次健康指导;留下一张工作名片,将责任医生的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留给服务家庭,方便相互联系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将服务家庭的意见搜集上来,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改进工作。
二是以“五类服务”为目标,全面深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六个一”服务,进一步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工作质量上树立精品意识,在业务管理上树立精细化意识,在服务模式上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好五类服务:一是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二是针对重点人群,实施政府购买重点人群查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为辖区内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查体。三是健康教育服务。继续深入开展以面对面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四是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五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向社会公示包括住院分娩补助、叶酸发放的对象、数量及资金使用数额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相关信息,提高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争取配合,做好随访,及时收集、汇总、填报项目相关情况。
三是完善组织网络,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体系。岚山区卫生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负责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制定、部门工作协调、工作推进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管理科、疾病控制(慢病管理)科、免疫规划科、妇幼保健科、健康教育科等工作科室,以专业项目和分片包联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管理;各卫生室设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牵头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每村居不少于一名公共卫生服务保健员,做好具体工作。从办公室督导员到卫生室管理员,再到各村保健员,形成既相互协作又相对独立的全覆盖工作网络。岚山区妇幼保健站设立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办公室,负责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工作推进、技术指导及工作督查。岚山区卫生防疫站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负责全区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等项目的工作推进、技术指导、工作督查。
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签订健康保健协议、发放工作名片各20万份,建立家庭、居民健康档案24万份,提供健康指导23485人次,征求工作意见1000余条。
对全区乡村医生实施绩效考核,调动广大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人力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由于部分乡医未能及时认清形势、充分解放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岚山区卫生局采取思想工作软性宣传教育和绩效考核硬性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在乡镇卫生院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在岗乡村医生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确立考核及分配原则。一是坚持社会效益原则。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促进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回归。二是综合考核评价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化的考核办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回到对医疗质量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的考核力度,促进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责并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绩效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劳动贡献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四是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用人单位自主、走群众路线”,在用人单位总评绩效的基础上,让群众充分学习了解政策,组织群众参与政策讨论、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切合自身实际、操作性强考核管理办法。岚山区卫生局组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全面了解先进地区在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结合岚山区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细则,并于今年第一季度启动了乡医绩效考核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从财政拔款乡医补助中拿出500元用于对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以及在岗乡村医生进行量化绩效考核,考核奖金实行季度兑现制。为凸显公共卫生服务这一重点,考核以公共卫生服务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其中前者占80%分值。同时,将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细化为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防治、老年人保健、重症精神病人管理等指标,按照各所各人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评定,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三个转变”。为保障绩效考核制度落到实处,使该项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形成长期效应,岚山区卫生局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8个乡医绩效考核专项调研小组,分别包联全区8个乡镇街道,每个小组由一名局领导和一名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包联乡镇街道乡医绩效考核工作的督导检查、走访调研、征求建议和意见反馈,对试行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该项制度实施半年来,全区乡村医生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注重营利性医疗向注重公益性服务的转变,在行动上实现了从工作被动化到上门服务主动化的转变,在效益上实现了从卫生资源的不均等配置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后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转变。“健康社区行”活动和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了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乡村医生队伍管理日趋规范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