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汛院长接受新华网专访
面对目前国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较弱的现状,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于2001年就建成了以管钱管物为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003年以后又逐步完成了初期的电子医嘱和住院药房、门诊药房、检验等局部的小规模信息管理。2008年开始,医院重新规划发展方向,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建设两条主线,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战略发展思路。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近五年业务发展基本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2010年,该院门急诊病人达到70万余人次,人均费用仅109.7元,出院病人2.8万余人次,住院人均费用5120.40元,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38.4%,平均住院日为12.3天。在北京举办的2011数字化医院建设院长高峰论坛上,该院院长段华汛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实现一个目标,建设两条主线,分三个阶段实施”,“一个目标”就是在三五年以内,建成一个数字化的中医医院。“两条主线”,一条是从医院前台医疗业务管理出发,以病人诊疗信息和诊疗过程为中心,记录、反映医院医疗业务信息的主线,以此来重新设计医疗业务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条是从医院的后台支持管理系统角度考虑,以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分析为主线,引入ERP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融合现代管理理念和流程,设计医院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建设一套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医院管理平台。
在分三个阶段实施中,第一阶段临床医疗信息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医院已经先后实现了门诊管理系统,门诊挂号、划价、收费、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叫号、排队系统实现了门诊就医一卡通。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使用移动工作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分级管理的移动医生工作站,以及通过手持PDA系统随时对患者治疗工作进行核对和记录的移动护士工作站。药房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分包发药。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医院管理者在管理中发现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和其他管理信息不能与HIS系统同步,医院提供的经营分析数据明显滞后,有些统计数据不相同不准确,成本核算不细,管理行为滞后,员工绩效难以公正评价,于是决定与软件公司合作,建立HRP系统,运用其开发的医院后台管理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2月,襄阳市中医医院开始实施医院后台经营管理决策系统一体化,一次启用了八个管理模块,以完善整个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这八个是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物流管理、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运营一体化平台,实现财务、物资、资产的有效管理,实现资金流、业务流、数据流的同步和信息共享;建立了医院后台运营管理标准,统一基础信息;有效地杜绝财务风险,确保医疗和财务安全;提升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运营平台,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实现医院运营目标建立医院只能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建立医院信息平台,实现依托系统,高度吸收。
系统一体化的投入运行,建立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大大地压缩了医院的会计科目体系,使医院的会计科目体系更加简洁、灵活,反映每天的收入情况,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确保了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另外是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实现对资产进行条形码管理,移动盘点提高盘点效率,并确保了资产帐目的准确。资产采购申请、资产处置审批已经实现了审批无纸化办公;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维护信息全记录;设备单机绩效分析;满足新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实现了固定资产的条码管理,同时实现了固定资产采购的网上审批,目前正在上线的有物流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和预算管理三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