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1年,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被列为广东省新发展阶段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重要任务。为展现近年来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现推出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一、深圳市率先实现招投标领域电子营业执照
替代CA证书,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市场主体在参与招投标活动前需要办理CA证书,用于对投标文件进行签章和加解密等。而各地的数字证书由不同的认证机构颁发,彼此之间互不通用,企业需要办理多个不同的数字证书用于参加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招投标活动,并且每年还需要向认证机构缴纳服务费,不仅增加成本负担,参与投标活动也受到限制。为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深圳市2021年12月在建设工程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上线了电子营业执照功能,市场主体可通过办理电子营业执照替代CA证书参与招投标活动,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招投标工作效率。
一、主要做法
通过在交易平台搭建电子营业执照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身份认证登录、执照信息获取、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戳(可视化签名)、标书加解密等便捷服务。一是企业免注册。市场主体通过交易平台办理招投标相关业务时,无需事先办理企业CA证书或其他介质等,可以直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确认企业的合法身份,无需注册即可直接登录交易平台;二是证照信息互联。市场主体在交易平台完善相关信息时,可直接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功能获取企业相关证照信息,无需另外上传营业执照;三是电子营业执照+标书加解密。市场主体可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对投标文件与相关业务操作进行确认签名与验签操作,将电子营业执照与标书加解密功能相结合,实现对投标文件的加解密服务,在保障应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加便捷的应用体验。
二、取得成效
一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招投标业务“一照通办”。二是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将企业原来可能需要2-3天办理的投标前准备工作直接免除。三是降低企业投标成本,在招投标活动中办理和使用CA证书均需向CA公司付费,而电子营业执照领取和使用终身免费。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共有3722家企业在交易平台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招投标业务,其中深圳企业2602家,广东省内企业3023家,省外企业699家。下一步,深圳市将进一步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功能在深圳公共资源领域其他交易平台中的应用,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
二、深圳市推动粤港澳税务服务融合
促进跨境涉税执业、服务和投资便利化
香港回归25年来,深港合作不断深化,深圳对港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港澳居民跨境办税更加频繁。但长期以来,内地严格的执业资格认定制度提高了港澳人才到大陆就业的门槛,复杂的税收制度增加了港澳企业的办税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给两地人员流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破除制约粤港澳三地融通的制度壁垒,深圳市税务局在促进涉税人才引进、优化税费服务、跨区域税收协作三个方面率先探索突破。
一、主要做法
(一)率先落地港澳涉税人士跨境执业。长期以来,资格考试难、限制条件多、政策落地难制约港澳人才引进,深圳市税务局落实综合改革授权试点,探索实施便利境外涉税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探索跨境执业。就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执业出台管理办法,将执业资格考试改为执业登记,取消执业天数、持股比例等限制,吸引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深化学会合作。与香港、澳门税务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探索标准体系、建立合作机制等六方面达成合作,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制定本地化指引、一对一辅导培训、集中资格初审、定期信息交换等举措,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来深执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二)率先打造衔接港澳的税收服务体系。为满足疫情期间港澳企业和个人跨境办税需求,深圳市税务局推出“深港澳办税易”,推动深圳税务服务事项在港澳无差别、便捷化办理。高频涉税业务跨境办。以香港、澳门导办点为依托,通过“线下辅导+线上自助”联动,实现申报纳税、税收优惠享受、国际税收业务等8类105项高频涉税服务远程无差别办理。深挖港人港企办税需求,推出“传真咨询”“邮寄办”等特色办税服务。税费服务多语种办。提供粤语、英、西、德、日、俄等多语种服务,推出《外籍个人新个人所得税政策简明指引》《非接触式办税》多语种办税指南。
(三)率先建立国际税收协同管理机制。大湾区内地9市和港澳在税制结构、税率设置、征税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市税务局率先探索国际税收确定性合作管理机制,推动打造粤港澳区域税收“治理共同体”。实行税收协定管理区域协同。建立工作机制,推行税收协定管理一地受理、湾区共认。港资企业周大福珠宝集团作为首家签订《税收协定待遇协作管理备忘录》的企业,从之前需要分别向5家税务机关提供资料和接受后续管理简化为仅需向任一税务机关提供,办税工作量降低70%。探索国际税收事项“事先裁定”。跨境投资往往面临税收不确定性风险,加之大企业涉税业务比较复杂,一旦政策适用错误,补税金额较大,还可能需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为此,深圳市税务局创新推出“事先裁定”服务,就跨境企业未实施但明确具体安排的交易请求(具体包括跨境股权转让税务处理、非居民企业提供技术的特许权使用费与劳务判定等六类)预先作出税法评价,以便纳税人对其未来交易架构的税法处理、风险和后果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
二、取得成效
一是为其他领域跨境人才引进和执业提供税务样本。截至2022年7月,已有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完成跨境执业登记,7家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完成工商登记并实际开展业务。二是为深港政务服务融合提供税务经验。前海管理局将深港澳政务服务事项延伸到商事登记、社保服务等领域,形成“一站式”港澳服务平台,提供223项政务服务事项。三是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贡献税务力量。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机制启动以来,已完成4单,减免税款7.09亿元;国际税收事项事前裁定制度已受理4户企业申请,涉税金额16.9亿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