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降幅趋缓,软件、电信、游戏行业逆势走高……频频闪现的经济亮点,让业界对中国IT复苏有了更多的期待。

  IT产业有望复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5月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据该文件表述,进入5月份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下降趋势依然明显。尽管近3个月产业连续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总体仍处于低位调整阶段,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升降交替现象,产业整体回升的趋势并不稳固;而且由于国际市场并无明显好转迹象,下一步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仍需密切跟踪并采取积极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分析机构都很难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上半年的中国IT市场状况进行明确的解读,对下半年的走势和预期更不明了。

  但计世资讯的分析师也提醒我们,尽管我国的IT产业明显回暖的迹象预计要到2010年才会显现,但当前产业中的亮点也值得我们注意。这些频频闪现的经济亮点,将给业界带来更多复苏希望。

  整体降幅趋缓

  从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IT产业虽然整体仍处于下滑阶段,但整体下滑幅度趋缓,甚至某些数据指标和行业总体情况出现增长势头。

  据统计,自3月份起,中国国内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逐步扭转下滑势头,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4.3%,增幅比4月提高了3.2个百分点,累计前5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 销售产值5月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增幅比4月的-1.5回升了2.9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2.1%低0.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在5月份继续呈负增长,但降幅低于4月份; 而微型计算机、显示器生产增速扭转下滑势头,转为正增长18.1%和4.8%。

  不仅是工业增加值,从IT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看,1~5月份总的趋势虽然继续下滑,但降幅已逐步放缓。

  数据表明,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6853亿元,同比下降了8.5%,但降幅比1~2月份也减少了7.5个百分点。而且,1~5月份,我国IT产业实现利润达385亿元,虽同比下降41%,但降幅比1~2月减少了44.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器件是惟一出现亏损(78亿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行业亏损194亿元; 电子真空器件亏损119亿元; 而计算机、视听设备、电子元件行业利润下降则控制在30%左右。

  同时,由于宏观政策的拉动,我国内销市场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销产值增长6.8%,其中5月增长17.2%,这比4月增速提高了5.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市场消费的刺激,1~5月份家用视听行业内销产值增长10.7%,其中5月当月增长22.5%,比4月增幅高6.9个百分点。

  软件保持增长

  除了整体降幅放缓外,计世资讯的分析师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IT产业中还有很多的亮点,逆市走高的增长点更值得关注,而软件就是亮点之一。

  确实,我国的软件业务收入虽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据统计,1~5月份,我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达3291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虽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速依然超过23.3%,其中5月当月增长了22.4%,与4月持平。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软件技术服务增长28%,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增速高达85%。

  这些喜人的成绩得益于近些年来中国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已超过2500家。今年1~5月份,仅承接外包协议金额一项,中国软件就取得了25.9亿美元的成绩,而且此数同比增长了25.9%; 同时,软件出口协议金额达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而在刚刚完成的“十一五”软件产业专项规划中,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的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表示,这一目标将在明年年底前顺利完成。这意味着,2010年软件行业在我国GDP中的比例将达到2%,并成为新的全球外包中心。

  而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给予软件业的政策支持,更使得软件业有了战胜金融危机、实现宏伟目标的信心。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推出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我国已明确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软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灵魂产业,其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