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级政府一直在行动:简政、减税、降费、优化服务……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一项项意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让国内外企业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行评估,并实地调研了全国9个省市的18个典型城市。参与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全球首部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固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纳入了法治化轨道,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总体来看,中国营商环境正在加速优化,促进了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企业满意度整体较高。

  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企业纾困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是2021年政府重要任务。经过梳理发现,各地政府尝试在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鼓励科技创新、大幅减税降费等方面推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近日,海南省政府设立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RCEP青岛政务服务中心“开门纳客”。一些城市提出,要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齐心协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

  马骏表示,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抓“放管服”改革,2020年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全面总结了过去改革的经验,并提供了制度保障。从实践到国务院的法规,优化营商环境已经非常全面地形成了体系。中国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全面的成就,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的企业反映,满意度得分前5的条目依次是办税便利性、企业开办/变更便利性、减税降费、政府服务标准化、网上办事便利性。马骏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呈现梯次推进格局,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总体处于高位。企业对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的感受最明显,无论是在政务大厅还是网上政务平台办事,“是否能办、如何办理、多久办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正在逐步成为常态。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政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贷款、招聘员工等方面协调各方支持,企业还享受税收减免,缓解了压力。市场主体既是全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当前,整个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是营商环境变好的具体体现。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马骏建议,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其对营商环境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手册。“十四五”期间,各地方应该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制定行动计划和任务清单,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逐条对照落实,争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0年,中国是少数几个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尤其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表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营商环境认可和对在华长期投资的信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10亿元,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增长30.3%。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

  马骏表示,外资企业对相关城市的营商环境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仍将中国视为世界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外资对中国营商环境充满了信心,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的热土。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城市综合竟争力的体现,同时,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报告指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为全球其他经济体提供了借鉴,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韧性为欧洲企业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风暴中提供了急需的庇护,73%的受访企业称“去年实现了盈利”;60%的受访企业计划扩大在华业务;四分之一的企业正在或即将加强在华供应链建设。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数据体现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中方将继续为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环境持乐观态度,对在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德国商会2020年12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在华外企走在复苏的道路上,大量企业计划增加对华投资。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升到2020年的80.05分(百分制),创历史新高。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了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

  此前,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显示,94%的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没有任何受访企业要完全撤离中国,超过一半的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投资计划的首选。中国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政策利好以及其他国家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在华投资或转移投资到中国的兴趣。

  中国已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今年6月表示,外国投资者仍然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商务部将扩大外商投资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外国投资者搭上中国发展快车。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